【港中大战五周年.Henry】曾看不起本地波 却变成最狂热那个

撰文: 袁志浩
出版:更新:

五年前的港中大战掀起了一股风靡全港的足球热潮,香港球圈表面上看似未曾因此而获益,但其实种子早已埋下在众人心里,默默发芽。
Henry,一位波龄只得6年的年轻球迷,因为港中大战而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由亚协杯“忽然球迷”变了球迷组织“波台黐线佬”成员。
透过入场睇本地波,他才意职到当初自己对香港足球的批评有多片面。希望更多睇欧洲波的人,可以尝试发掘本土联赛的魅力。
摄影:李泽彤
(《港中大战五周年系列》由记者访问后,以受访者第一身角度撰文)

如果没有2015年11月17日的那场“港中大战”,我应该还是个不了解本地波就乱批评的花生友。

【港中大战五周年.序】是一瞬即逝的热潮 还是希望的种子?

【港中大战五周年.陈俊乐】上阵一分钟也是经历 筑起成长的阶梯

【港中大战五周年.李燚堃】原来港足有得做 做到喊也撑自己人

【港中大战五周年.基蓝马】拿下人生最好聘约 家人为我自豪

【港中大战五周年.张健峰】一席话感悟未来 愿港足不再虽败犹荣

中学时期已经有留意港甲,但只限于赛果。记得有一晚在家看新闻,电视中播着一支叫“香雪上清饮”的球队,被人赢7:0,这队之前好像都输过0:4、0:5,为何比数总是这么悬殊?

唉,原来香港联赛水平是这么低的。

初接触本地足球之时,Henry的感觉是不专业、水平低。(李泽彤摄)

直至中四下学期,开始留意欧洲足球联赛,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欧洲的水准高得多,起码没有球队会场场“捧蛋”吧。

那时偶尔也会上讨论区看网民留言,谈谈英超、西甲,无意中看见一个跟本地足球有关的帖子,标题吸引了我——“香港球队都可以争入亚协杯决赛”。

满脑子问号,明明记得港甲质素很差,是如何做到的?

忍不住上网查Wiki(维基百科),原来2009年的亚协杯四强,南华都曾经令球迷坐爆大球场,可以跟西亚队踢成“五五波”,也不算太差吧,好,就入场看看是怎样一回事。

以往Henry是个亚协杯的“忽然球迷”,对本地联赛看不上眼。港中大战的热潮令他跨出了第一步。(李泽彤摄)

2014年9月30日的晚上,亚协杯四强,杰志对伊拉克球队(阿比尔),这是我第一次入场睇波,却因为塞车迟了入场,错过了早段两个入波。记得好像是王振鹏“派胶”吧,杰志最终也输了,不过,本来预计场面会很冷清,气氛却比想像中好:有球迷会自发打气,在紧张关头,许多球迷也会附和、一起拍手叫口号。

我的本地波“第一次”,嗯,感觉没之前想得那么坏,可以“Encore”的。之后再有不错的亚协杯淘汰赛戏码,有空的话,我都会入场。始终这些球队也算是“代表香港”,值得支持,不过如果是本地联赛,就是两队本地球队碰头,就没那么吸引了,而且票价对于作为学生的我负担不小、甚至有点不值,还是不了。

这样的情况维持了1年多,直至港中大战前夕。

2015年10月底,无论是讨论区、报纸、电视,“香港队”的消息铺天盖地,连身边甚少睇波的大学同学,也会跟我提起港中大战、问我如何“扑飞”。那种气氛,仿佛你是香港人,就要支持香港队。也有人提出要支持本地联赛,那时候贪旺角场方便,戏码又不错,便随便找了位朋友入场,那次看的是南华对飞马。

记得最后比数是2:0,南华赢了。不过对于过程,我已没有甚么印象,最深刻反而是在我旁边那一区看台,有个阿伯全场不断用粗口“问候”陈肇麒,闹到“陈七”尾段还走近场边、向他拍手“致敬”,这就是我第一次睇本地联赛的回忆,几好笑。

以往年长一辈的球迷不太能接受站立打气,“咪遮住我睇波啦”,Henry在场内听过无数次,但港中大战之后,建立了打气文化。(李泽彤摄)

更重要的事在后头。11月4日,“港中大战”门票早上10时正开售,全香港球迷都坐在电脑面前等抢飞,不用上堂的我也不例外,9点起床、准时“就位”。但大家都知道的,抢飞这回事没那么容易,不断“F5”也无济于事。怎么办?

第一件事当然是上讨论区“求救”,发现有人贴Link(连结)说是“捷径”。秒揿,入到!但,特惠票已经卖光……这笔钱,悭不得,正价票也照杀吧!确定、完成、返回主目录……搞掂!听说,那条连结贴出来后15分钟就失效了,我真好运!

几经辛苦才买下的港中大战门票,Henry完好无缺地保存至今。(李泽彤摄)

有飞在手,松一口气,就看看其他比赛相关主题。“28区打气团”……这是什么?哦,原来有人呼吁球迷当日聚集到球场第28区打气,正合我意,我一向认为入场的话不应该只欣赏球赛,如果可以令球员知道他们是有人支持的,也不错。之前我亦想过入场打气,奈何身边没有朋友愿意陪我,这次有机会“跟队”,还等甚么?去吧!

当晚的旺角场,跟我之前看过的,完全、完全不一样。

之前睇亚协杯,杰志、南华各有拥疐,大家不会帮“对家”打气、有时甚至会柴台。不过港中大战的港队球迷,无论你支持杰志、南华还是东方、飞马,都会走在一起喊“香港加油”。

最惊喜、最深刻,就是完场前那10分钟!已嗌到声沙的我,除了听到死忠球迷的呐喊声,发现原来连龙门后、近花墟道观众席的球迷都在打气,一起高歌、叫“We are Hong Kong”!球迷区的每一位,个个喊得力竭声嘶,终于带动了全场的人!赛后,金判坤带着所有球员向观众致谢,场内每个区域、每个角落的球迷都会高举双手和应,这是我看了这么多场球赛以来,从未见过的画面!

重温5年前那一个全港团结一致的晚上,细味港中大战带来的激动:(按图放大)

+36

这种气氛,就是要亲身入场感受过,才会明白它的意义;那种感染力,能团结互不相识的人,为同一个目标去做同一件事。

经过这场比赛,之后每次去旅行,我都会尽量“揾波睇”,希望见识更多打气文化、甚至现场气氛。去年3月我去了捷克布拉格,就睇了一场布拉格斯拉维亚对西维尔的比赛,那是欧霸杯16强的次回合。两队踢到加时,结果布拉格在第119分钟绝杀晋级!虽然我跟朋友不是他们的球迷、还昰坐在龙门后的山顶位,也不禁庆祝,向附近的捷克球迷说了句“恭喜”,他们大概也不懂我说甚么,却兴奋得与我们拥抱!

足球是世界的共同语言,能跨越越不同的障碍。没有港中大战的话,我肯定不会再进一步、发掘出足球的这些面貌,得到这些难忘的经历。

个个睇外国波、讲美斯C朗沙拿,但Henry认为支持本地运动员并非异类,并为此感到自豪。(李泽彤摄)

我也想更多人拥有这些经历。之后试过说服不同朋友入场,不过,他们大多以“唔得闲”、“无兴趣”等理由拒绝。

不要紧,我再也不会乞求你们入场,因为现在我有人陪了,哈哈!

那次参加“28区打气团”后,加入了他们的Whatapps群组,大家间中会联络。初时我没有参与讨论,只是做“CD-ROM”看看大家讲什么,与群组成员之间亦不太熟络,有时还宁愿自己一个睇波。不过后来发现,其实大家都在现场,有人问我:“不如下次一起入场吧?”我也觉得没所谓,就答应了,见面后聊着聊着,感觉算是志同道合吧,就成为了朋友,后来更加入了“波台黐线佬”。

当睇本地波不再是孤独的事,也慢慢愈睇愈多,甚至成为了习惯。虽然我不是任何一支球队的死忠,但没有影响我的入场意欲,当然,港队的主场赛事,一定会入场。

经过港中大战,Henry加入了球迷组织“波台黐线佬”,睇本地波再不孤单。(李泽彤摄)

看得多才发觉,当初只靠比数去判断本地波“唔专业”,真的太不客观了。我知道,现在依然有许多人有这种想法,但我想跟大家说,若你们不入场,永远也不会了解香港足球的真实水平、不会明白香港球员的处境!

香港有一班人可以凭踢波“揾食”,代表他们有一定实力,为甚么就不可支持这班为理想而踢波的球员?

当别人只看英超、讲美斯C朗,我不会觉得自己是异类,甚至会为撑本地球队及球员而自豪。既然在这个地方长大,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吧。

作为一个经历过港中大战的球迷,我希望更多热爱足球,或者留意欧洲足球的球迷,也可以尝试发掘香港本地联赛的魅力——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联赛。

即睇港超联联赛首两周赛程:(按图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