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大战五周年.张健峰】一席话感悟未来 愿港足不再虽败犹荣
五年前的港中大战掀起了一股风靡全港的足球热潮,香港球圈表面上看似未曾因此而获益,但其实种子早已埋下在众人心里,默默发芽。
张健峰,2019年退役,当年比赛出任正选左闸的他,现已是足总全职教练。
港中大战期间,他与时任主帅金判坤曾促膝详谈,埋下一颗种子,让他决心为香港足球的未来出一分力。
摄影:李泽彤
(《港中大战五周年系列》由记者访问后,以受访者第一身角度撰文)
如果没有2015年11月17日那场“港中大战”,也许,我不会为香港足球思考这么多。
【港中大战五周年.陈俊乐】上阵一分钟也是经历 筑起成长的阶梯
【港中大战五周年.Henry】曾看不起本地波 却变成最狂热那个
港中大战翌日早上,揭开报纸、上网重温大大小小的比赛报导,哗!篇幅也有不少,有些甚至是A1头条,气氛、战情都形容得很仔细。
“港队第一次射门出现在4分钟,辛祖接应张健峰传球,第一时间后脚施射斜出。”,“港队完半场前角球机会,张健峰传中惜辛祖顶高。”,“50分钟,有‘GPS’之称的港队后卫张健峰直射,被国足门将王大雷一抱入怀。”
昨日的画面还是好清晰。
上半场补时的角球,全场6000多名球迷跟着鼓声的节奏,齐心叫着“嘘!嘘!嘘!”若果这时能够入波,气势肯定可以压倒对手!像这种死球攻势,练习时重复了不止百次,我很有信心。咦!辛祖没人看管,目标是就他了!助跑、踏前、一踢,皮球飞向前柱,可能辛祖也知我在想甚么,马上冲前跳顶......
虽然已经历过不少像世界杯外围赛这样的大赛,但在如此震撼的气氛下,情绪也受牵动,球进了吗?可以庆祝吗?
啊!可惜……球在楣顶飞走了。
不过,即使最后只能踢成0:0,我跟队友的名字,总算多了人认识。
之后某一天,主教练金判坤在操练后让我留下,说有点事要跟我谈。是想跟我说比赛的表现吗?结果却大大出乎我意料。
“如果由你这些有名气的球员去培养下一代,说服力定会更高。”阿Kim声线很轻,却震撼了我。
细想过后,觉得他没说错,后辈们即使没亲眼看过这场比赛,但肯定也会受这份热血感染。如果以我的身份,能够为香港足球的未来出一分力,我十分、十分愿意!
现在当上足总全职教练,多多少少也因为阿Kim当年那番话。他虽然已离开香港,却对我有着如此深远的影响,改变了我对香港足球的想法,和我对“好教练”的定义。
记得2015年9月初,我们在深圳备战作客中国的大战,训练的时候,阿Kim只叫我跑圈,我已知道他不会派我落场。我真的很想问“为什么”,但阿Kim个性是人所共知的强硬,我又怎可能挑战他的决定呢?
那天晚上,酒店房间穿来敲门声,一开门,竟是阿Kim!“我知道你不开心”,他这就跟我谈了很久,“但这场比赛不是有心踢就可以,是要完全准备好。”当时,我在球会没太多上阵时间,我也知道的,他解释了一遍,说是因为我状态不好,才有这决定。
听他说完,心里舒服多了,也好好反省了自己。
那晚的对话,可说是大大影响了我往后的人生。老实说,10多年职业生涯中,第一次有教练会放下身段与我讨论。这类“个人会议”在外国其实很普遍,香港却很少人做。别人常说外籍教练好,事实上,本地教练在球场以外,确实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够多。
有时圈中人也会问,为何香港多年来没有中场指挥官“接班”?何解联赛球队的“中轴线”,多数由外援占据?问题多的是,但真正思考个中原因的人很少。其实,香港的年青球员不少具备条件,却不清楚自己该如何发展、成长。
教练与球员的“个人会议”,正可以在这些方面发挥作用。疫情期间,我剪辑了部份U19球员踢菁英杯的片段,个别与他们会面、分析,让他们了解自己需要加强之处。是的,这很花时间,但作为教练却是必需的,因为只有这样做才会令球员进步,正如我当年一样。
还有,不得不提,是阿Kim的“Die for Hong Kong”精神。
他上任后每次赛前会议,无论有多复杂的战术、多深入的敌军分析,简报的最后一页,总会是一面香港区旗。这时配上他激昂的发言,“你们要团结”、“为香港人争取胜仗”,往往能提升球员士气。
这总会感染到我,怎样形容呢?就是很渴望立即落场“搏命”。
所以,我当上教练后,也尝试演绎这种“激昂”。但老实说,我有点内向,要在人前表露太多情感总有点硬硬不入。复制别人的成功容易,要超越却很难,我也常常很挣扎,是否也应该建立自己独有的风格?
直至上年9月,跟香港U16到新加坡参加亚少杯(亚洲足协16岁以下足球锦标赛),这次我不是主教练,但赛前跟球员说话会尝试加一点激动、比赛期间大声一点提场、入球的话也尽情庆祝。结果球队倾尽全力赢了新加坡,效果令我意想不到!阿Kim当年的感染力,让我跨过了这关口。其实,每个教练也有他值得学习的地方,以后我一定、一定会虚心学习。
重温5年前那一个全港团结一致的晚上,细味港中大战带来的激动:(按图放大)
港中大战后除了有人认识,也曾经收到中甲球会的邀请。不过,我以前也曾经在访问中说过,当时南华因为积施利已经离队,不想再放走主力。说实话,我从不怪责球会,要怪就怪自己面对突然而来的机会,却没有任何准备。
应该说,我的足球生涯虽未至于一帆风顺,却也没有经历大风大浪,若不是那次错失的机会,我大概一辈子只会跟着前人的路走,“外流”这两个字,也许不会出现在我的脑袋。
所以当上教练之后,除鼓励自己思考多一点、跳脱一点,接触更多不同的事物,也决心要向新一代灌输正确的球员价值观。
“精英教练”……我是这样将自己定位的,所谓精英,就是以培育有能力外流的球员为目标。若已成为职业球员,动作、走位、意识等都已根深蒂固,作为过来人也明白要改变真的很难。但若从小教给正确的知识,总有机会收成,这是比起职业,我更想做青训的原因。
始终教练说甚么、做甚么,都十分影响球员成长,这份工作应是门专业,教授足球、人生道理,而不是随便让小朋友踢两小时波。
我会跟新一代说,在香港做职业足球员其实很容易——只要出道时不在乎薪金,肯定有球会收留。所以,年青人的目标绝对不可停留于“职业”,而是要令自己有能力,向更高水平的联赛发展。
要外流,首先要有更高的目标。我对小朋友的要求很高,因为只有这样,他们的付出跟专注度才会成正比,可以早日做好准备,避免犯我犯过的错。
再下一次在主场上演的港中大战会是何时?
或许要再等十年,但身为青训教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但愿球员届时踢得势均力敌就够,大概,正如朱兆基所说,不要每次都说香港队虽败犹荣,而是能够说香港队痛失两分。
当然,路仍很漫长,但我会紧守岗位,继续改善球圈环境与文化,尽力推动本地足球。
即睇港超联联赛首两周赛程:(按图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