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450万网格员抗疫成功关键? 一文了解内地“网格化管理”

撰文: 蔡苡柔
出版:更新:

在内地抗疫的最前线,有这样的一群人扎根在社区,帮助居家隔离者满足日常所需、挨家挨户倡导防疫资讯、提醒打疫苗、维持核酸检测秩序──他们就是“网格员”,并非专业医护人员也非公务员的他们,在内地抗疫扮演关键角色。

在内地,网格员人数粗估至少有450万人,平均一人负责200到300户不等。从邻居纠纷排解到政令宣传,网格员无一不包,更成为内地疫情防控的最前线。

社区的“万事通” 疫情的最前线

近年内地在社区治理中,引入“网格”概念,就是将社区划分成一格一格的网格,每一个网格由一个以上的网格员负责格内居民的大小事,方便进行基层治理。以杭州市余杭区为例,余杭区被划分成1,468个网格,当中有1,581名专职网格员和3万余名兼职网格员,从资讯采集、政令宣导、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租房屋管理、流动人口登记、消防安全管理等都属于网格员的工作范围。

正因为跟民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网格员也成为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内地社区网格员除须保证著居家隔离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医疗需求,也透过挨家挨户追踪疫情散播的情况。《法治日报》采访江苏省一网格员朱恭玉,她快速而熟练地说出,“网格内共1,122户,目前入住724户,返乡人员47人。网格内今日无确诊病例,也无疑似病例。”这是她每天都要通报的内容。

网格员成为内地防疫的重要力量。(微信公众号@职抒胸意)

朱恭玉指出,自己为了排查核实网格内民众的资讯,量体温、宣导疫苗和最新的防疫政策,她一天要走上两万步。正因为每日与网格内民众都有密切接触,网格员更能掌握社区民众的状况。

成都市网格员何芋杉则分享,自己一天爬20栋楼、排查居民300余户,微信每天都有上百封讯息要回。自新冠肺炎疫情发以来,人数至少450万名专职或兼职网格员,同时是核查讯息员、是政策宣传员,又是矛盾调解员、更是服务员,成为内地疫情防控的重要防线。

据了解网格员的制度,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希望网格化管理,健全基层服务,目的是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不过,早在官方提出前,网格化管理早在2004年的北京东城区就开始实行,后来逐步在各地方实施,广东地区则是由广州市率先开始。

去年12月云南瑞丽六度封城,《香港01》采访当时位于瑞丽的明明,她提到今年上初中的儿子则在位于封控区的学校上课。她透露12月3日她儿子摔伤,她想赶著6日前到学校去帮儿子送药,而明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跟社区内的网格员联系。

明明首先要跟网格员确认位于封闭管理区的开放时间,再跟网格员拿“行条”(出行的许可)前往封闭管理的学校。网格员在疫情下扮演居民的咨询站也是管理者。

网格员收入不丰 “大数据+网格化”的隐私争议

综合大陆媒体资料指出,内地网格员的薪水约在一个月3,000到6,000元人民币不等,薪资各地区差异很大。网格员要管理的事项众多,不过这种基层服务的职缺仍吸引一些有志之士,亦有人将担任网格员当成考公务员的跳板。

据《武汉晚报》报道,去年8月,湖北省武汉市的涂晶选择放弃保险公司金牌销售经理的职位,成为黄金口岸社区第七网格的网格员,她负责的网格共有442户、800多位居民。

凃晶提到自己刚接手时,拿到的居民资料并不全。她花了一个月,才将一栋楼170户居民情况摸清,她透露现在自己能“光听名字就知道是不是网格里的居民”。关于疫苗接种的调查,她也能透过一个上午,就确认100人的疫苗接种情况,跟她在保险业时相似,一天得打上近百通电话。

不少向涂晶这样的人投身网格员工作,最终目的是报考公务员。许多网格员会以社区网格员的身分,参加定向考录、招聘进入公务员队伍或事业单位。内地有网民指出,网格员的组织相对水平,没有升迁管道,加上收入也不丰但要处理的琐事繁多,因此更适合想留在家乡发展、或最终要进入体制的人。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吴结兵曾在《国家治理》周刊撰文谈网格化管理,文中他提到,“大数据+网格化”是内地疫情有效防控的重要手段。

他指出,与传统的社区治理相比,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的管理模式,通过将城市空间和城市管理范围划分为网格,对复杂的社会治理事务和社会事实进行资讯化处理,提高城市基层社会的清晰度,使“精细化治理”成为可能。

不过吴结兵也指出,就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大数据”加上“网格化”仍旧要处理好资料治理与公民隐私保护间的张力。他指出,资料获取虽是大数据治理的基础,但是,个人资料的采集与使用对个人隐私保护带来极大的挑战。

吴结兵提到,大资料治理可能导致透明社会的形成,产生诸如隐私威胁、犯过错误的人难以返回社会生活、全面监控而不自由等伦理困境。因此,他指出“大数据”加上“网格化”的管理还应在实现资料治理和保护公民隐私间寻找到平衡点。

网格员制度受肯定 未来走向分工精细化?

官媒《光明日报》指出,今年1月发布的《“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指出,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融合,实现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基层公共服务供给站点,能够与以社区网格员为主体搭建的社会治理网络有机结合。希望能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广大基层工作者必须以群众满意为依归,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不过《光明日报》也提到,这张“社区网格”究竟要“织”多密、具体要配备多少名网格员,才能“兜”得住社区居民诸多方面的新需求?对于“无所不包”网格员的责任划分亦提出疑问,认为提供的服务不够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