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民苦况】踏上无尽旅途 历尽人间困苦 五个难民小孩的故事

撰文: 陈康怡
出版:更新:

香港早前有出电影《五个小孩的校长》,讲述本港五位来自弱势社群小孩的真人真事,感人肺腑。反观欧洲各国政府对难民儿童的基本权利却采用鸵鸟政策,互相推卸责任。以下五个难民小孩的故事,从躲避纳粹军的儿童车卡到叙利亚及阿富汗难民,探讨所谓标榜人权或人道主义的西方国家,是否比想像中冷漠无良?

不同年代的战乱之中,小孩永远是最受苦的一群,各国应出人道立场考虑,对难民儿童提供基本的生活所需。(网上图片)
我已没有未来,我的教育就只有车衫
来自叙利亚的穆罕默德.哈吉
在远征欧洲的路途上,我很少被视为一个小孩。
来自阿富汗的巴沙里
不知道旅程要持续多久,但我看到死亡。
来自阿富汗的拿株布勒
假如没有小童车卡,会怎样?
来自奥地利的欧内斯特.西蒙
被人善待那一刻,感觉多好。
来自德国的亨利.乌家

▲89岁的乌家1939年通过儿童车卡到达苏格兰。(Twitter)

乌家(Henry Wuga)同是为躲避纳粹党的魔爪,被家人送上小童车卡,年少无知的他不知大难临头,还在车上对父母大叫大嚷:“为什么我不能到巴黎与表弟一起过周末?为什么非要我去上火车不可?”

 

部分车上小孩找到赞助他们到英国生活的人,乌家也不例外,他到达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后,有心人赞助他到当地一所学校就读,平日会带他到音乐会和剧院,令乌家受艺术熏陶。“我真的很幸运,从来没有面对种族和排外问题。”不过,乌家16岁那年,他给家人写的信被中途拦截,乌家顿从因宗教受迫害的难民变成危险的敌人,更因此被拘留在马恩岛自治区 (Isle of Man)10个月。他记得许多当时被关的囚犯,都是在学术界有地位的犹太人,他还记得当时自己去听医学和哲学的讲座。 

当年的纳粹儿童难民与现在的叙利亚难民待遇差天共地,生活环境恶劣,一日三餐温饱没有保障,接受教育的机会更是遥遥无期,这一切都是违反联合国关于儿童权利公约。小朋友是社会未来的动梁,教育对小朋友来说是不能忽视,而教出一个有自由意志,懂思考,有梦想的小朋友更是造福社会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