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岛三次击退英国人 鳕鱼战争定下当今国家领海观念

撰文: 俞宝生
出版:更新:

今年的欧洲国家杯,英格兰以1比2败给人口仅30余万的冰岛,成为不少媒体的耻笑对象。其实,这不是英国第一次败给这个孤悬海上的北欧小国。自1958起,至1976年,冰岛三次就捕鱼权与英国冲突,英国皇家海军三次“占领”冰岛海域,但冰岛最后三次迫使英国退让,成功确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甚至定义当今国际海洋法的领海观念。这三次冲突被称为“鳕鱼战争”(Cod Wars)。

冰岛渔民在首都雷克雅未克游行抗议英国海军“侵占”冰岛海域及鱼获。在1958至1976年间,冰岛和英国三次就捕鱼权发生冲突,冰岛三败英国,保障了冰岛200海里捕鱼专属区。(美联社)

冰岛与英国已经因捕鱼权而冲突了几百年,最早一次发生在1415至1425年,部分冰岛历史学家更认为两国之间发生过十次鳕鱼战争。在19世纪,冰岛当时的宗主国丹麦与英国就冰岛海域的捕鱼权而发生几次冲突,最终两国在1901年签订《英丹领海协议》(Anglo-Danish Territorial Waters Agreement),容许英国渔船50年内可以在冰岛3海里外的海域捕鱼。

英国在20世纪前50年在冰岛海域捕捉大量的鳕鱼,以满足英国人对“炸鱼薯条”的需求。到了50年代,英国平均每年消费约43万吨的鳕鱼,对北大西洋区域的鳕鱼生态造成严重伤害。

在冰岛的海上捕英国的鱼

冰岛自1948年从丹麦独立出来后,就一直担心附近海域过度捕鱼的问题。在1958年的第一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中,是12海里国家专属捕鱼区的主要支持者。惟第一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无疾而终,故冰岛决定独自行动,在1958年9月1日单方面将捕鱼专属区由4海里拓至12海里。

冰岛宣布12海里的决定后,所有北约成员国都反对冰岛的要求,但除了英国外,其他国家事实上都再无派渔船到冰岛12海里范围。英国政府宣布派出皇家海军为渔船护航,而冰岛海岸防卫队则奉命驱逐及逮捕所有入侵的船只。双方兵力极度悬殊,冰岛海岸防卫队只有2艘大型及4艘小型巡逻舰,而英国则总共派出超过17艘驱逐舰、19艘巡防舰,以及其他支援船只。

冰岛与英国船只在1958年至1960年中发生数次冲突,每次都是冰岛舰只驱赶英国渔船,然后英国海军到场营救。其后冰岛威胁美国退出北约,迫使美国介入。在1960至1961年第二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后,两国签约承认冰岛12海里专属捕鱼区的要求。

寸土不让 你捕鱼我割网

经过10年和平后,冰岛新上台左翼政府在1972年9月1日要求将捕鱼专属区范围扩张至50海里,两国再度在冰岛海域冲突。此时冰岛祭出在第一次战争末期研发的秘密武器:渔网切割器,一种在海底可将渔船拖网切开的装置。虽然英国渔船曾经多次成功进入冰岛海域捕鱼,但在渔网切割器下无功而还。有英国渔民因此要求更加严密的保护,甚至更主动攻击怀疑装有渔网切割器的冰岛船只,否则不会再进入冰岛海域。

因“保护国民”不力而被国民背叛,落败大概会是英国海军想到最差的结果。在渔民的压力下,英国海军不只派出巡防舰,更有一架战斗机到场支援。战斗机的介入,引起冰岛全国的不满,英国驻冰岛大使馆险些被示威者纵火,而冰岛政府向北约及联合国投诉英国的行动等同向冰岛宣战,迫使北约再度介入。两国最终签定临时协议,英国承认冰岛50海里捕鱼专属区,而英国每年可以在专属区内捕捉限额内的鳕鱼。

冰岛获国际支持 成功退敌

全球鱼获在1970年代大幅下跌,引起国际社会对过度捕鱼的关注。1975年的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中,多国开始支持100海里的领海及捕鱼专属区要求。冰岛政府在1975年7月15日再一次要求拓展捕鱼区至200海里,两国再度冲突。不过与前两次不同,今次大部分国家支持冰岛。第三次鳕鱼战争是三次战争中最激烈一次,两国船只曾多次碰撞,双方超过20艘船只受损。

然而,除了北约因为又一次被冰岛威胁而介入外,欧盟前身欧洲共同体也在推动200海里捕鱼专属区政策。在孤立无援下,英国在1976年6月1日接受冰岛200海里捕鱼专属区的要求。同年6月30日,英国作为成员的欧洲共同体同样实施200海里捕鱼专属区。

在鳕鱼战争期间,冰岛的舰只“雷神号”俘虏一艘英国渔船,并将它带到雷克雅未克港。(美联社)

全国命系捕鱼业 成决心抗英关键

在“鳕鱼战争”中,冰岛是绝对弱势的一方,无论是英国还是当时的美苏两大阵营,没有人会想到“战争”的结果是冰岛的大获全胜。但是冰岛的策略及外交为她带来了最终的胜利。

根据英国渔民所述,冰岛能以弱胜强的原因是双方失败的代价不同。当年冰岛经济近乎全面依赖渔业,渔业占英国的GDP仅约1%。在代价悬殊下,冰岛全国可说是“将士用命”,即使冰岛国会中的“亲英派”在鳕鱼战争时也坚定地支持冰岛政府扩张捕鱼专属区。而英国方面,渔民与政府及海军之间经常出现冲突甚至互相威胁。

在国际层面上,冷战时的美苏争霸也为冰岛提供重要的谈判筹码。冰岛扼守GIUK缺口,是苏联舰队唯一能够较安全地出入大西洋的航道。自冰岛独立起,美国及苏联阵营就以各种不同的政策优惠来拉拢冰岛,冰岛最后选择与美国结盟,加入北约。在鳕鱼战争当中,冰岛多次威胁美国会退出北约,赶走驻冰岛美军,成功迫使美国介入调停。

此外,冰岛能够与“第三世界”国家结盟,将“鳕鱼战争”塑造成为反殖民冲突,也是其中重要的胜利因素。在第二次鳕鱼战争中,由美苏主导的第一及第二世界国家,一致地反对冰岛的50海里专属区要求,但是第三国家的支持,令冰岛不致孤立无援,让冰岛有底气与英国谈判。

最后的是,冰岛的要求符合了当时各国对过度捕鱼的关注。自1960年代开始,国家垄断国土附近的捕鱼权,而防止出现“公共地悲剧”的理论,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开始慢慢兴起。此外,冰岛又将自己塑造成这股运动的代言人,令其他国家都无法正面反对她的要求。

英国承诺赔偿渔民 35年后始履行

冰岛的胜利即是英国渔民的惨败。冰岛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近乎完全摧毁了英国北海渔业,最少数千名渔民失业。英国政府当年承诺会为这批渔民提供赔偿及再培训,但这些承诺最后都成为空谈。

受影响的渔民组成协会,曾先后写信给王夫菲腊亲王、两任首相戴卓尔夫人以及马卓安等人,不过,要到2000年,时任首相贝理雅才宣布会拨出总共2,600万英镑,给予当年受影响的英国渔民,可是,该批拨款至2012年才交到渔民的手上。距离鳕鱼战争完结,已超过35年。

鳕鱼战争,以及1961至1963年发生在巴西海域的龙虾战争(Lobster War),影响了1951年至1982年的三次联合国海洋法的会议。在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简称UNCLOS)将冰岛以及巴西要求的12海里领海、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做法,定为接近全球通行的准则。

虽然冰岛设立200海里的经济专属区,但是整个北大西洋的过度捕鱼情况仍然非常严重,在1992年,整个鳕鱼族群完全崩溃,至今仍然未回复。然而,不少英国渔民均怀疑,专属捕鱼区能缓解过度捕鱼的成效。反对欧盟渔业保护政策是大量英国渔民在脱欧公投中支持脱欧的主因。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