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瞭望台】中印边境争议难解 谁在煽风点火

撰文: 唐宇廉
出版:更新:

“我希望边境和平,我想把这次胜利的果实献给中印友谊……”印度拳手辛格(Vijender Singh)在8月初的拳击赛事中击败中国选手后,向对方伸出橄榄枝,这对目前陷入边境对峙的中印两国而言显得弥足珍贵。
不过,纵使部分民众热爱和平,但在媒体炒作下,今次对峙显然刺激了双方的民族主义,加上对1962年中印战争的回忆挥之不去,新仇旧恨导致两国政府骑虎难下。民族主义这个因素显然已成为今次边境争议的主要障碍。

洞朗危机迟迟未能解决之际,中印在喜马拉雅山西部地区爆发小规模冲突。路透社8月16日引述新德里消息人士指,印度军队在前一日(8月15日)挫败了中国军队进入印度拉达克靠近班公湖(Pangong Lake)地区的企图,其间两国士兵互相投掷石头,双方均有人受轻伤。中国外交部和国防部没有回应事件。由于藏人流亡政府高层上月曾于班公湖畔插入代表“藏独”的“雪上狮子旗”,有评论认为印度在中印关系紧张之际打出“西藏牌”。

印度媒体主要论调是中国在今次争议中打压印度。这些媒体强调印度不会屈服。印度发行量最大的其中一份英文报章《经济时报》在8月13日刊登评论文章,质疑中国继南海主权争议后,对印度实行“三种战法”,包括舆论战、心理战及法律战。舆论战方面,文章批评中国践踏不丹对洞朗地区的主权,再由中国国有媒体、外交部、国防部接力发出声明,旨在透过影响国内及国际媒体,迫使印度让步。心理战方面,文章斥责中国无所不用其极,包括诋毁印度外交部长史瓦拉吉(Sushma Swaraj)为“骗子”,扬言会协助锡金摆脱印度压迫,甚至干预印度和巴基斯坦有主权争议的喀什米尔地区。法律战方面,文章批评有中方官员早前声称不丹“承认”中国对洞朗地区的主权,企图迫使印度撤军,但文章同时指出,中不两国其实已就相关问题举行24轮磋商,证明洞朗地区存在主权争议。

“印度,界线即是底线!”

可能是基于中国国力远超印度的事实,中国媒体(主要是官媒)得势不饶人,在今次对峙中明显较为进取。在7月7日卢沟桥事变80周年纪念日,《人民日报》在官方微博帐户上载一张写有“印度,界线即是底线!”的图片,短短一小时内获得一万个赞,逾6000次转发。《人民日报》旗下民粹色彩强烈的《环球时报》言词更加辛辣,甚至给人好战的观感──在7月21日的社评中,它警告假如印度拒绝撤军,可能会爆发战争,“中国有先礼后兵的传统……中方已向印度陈明道理,仁至义尽,如果印方继续在中国土地盘踞,接下来中方所能做的就是准备与印方展开军事斗争,以外交之外的方式结束这场冲突。”在8月4日的社评中,《环时》依然不改跋扈本色:“这是一场不用打,输赢就已经十分清楚的战事……解放军完全有能力全歼边界地区的所有印度军队。”

面对中国的攻势,立场右倾的印度《金融快报》拒绝让步──它批评中国的心理战“恶毒”(vicious),“中国竭力恐吓印度……中国习惯欺凌邻国,这不是秘密”,但这种心理战已经“彻底失败”。

《人民日报》在“卢沟桥事变”纪念日,上载一张警告印度的图片。(网络图片)

“中国的新小鸡”

领土完整属中国的核心利益之一,有印度媒体在洞朗地区争议持续发酵之际,拿相关问题搞小动作,招致中国媒体反唇相讥。《今日印度》7月底出版的杂志以“中国的新小鸡”为题,封面刻意配上一张没有台湾和西藏的中国地图,而在中国这只“大鸡”后,尾随巴基斯坦“小鸡”,暗指中国利用巴基斯坦牵制印度。对此,《环时》批评:“这种歇斯底里的地缘政治想像并不新鲜……《今日印度》据称是该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也曾被认为是印度‘最严肃’的媒体之一,它展示给世界的居然是这么一副熊样……《今日印度》让我们看透了印度政策制定者身后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是多么低劣,它根本称不上是意志,而是乌合之众的叫嚣和嘈杂。”

《今日印度》刻意把台湾和西藏从中国地图上删除。(网络图片)

从上可见,中印媒体在今次边境争议中各持己见,肆意煽动民族主义,这对争议能否和平解决肯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令事态更加复杂的是,两国曾在1962年爆发战争,印度惨败收场。当年的冲突仍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现时的舆论和官方论调──今年6月底,印度国防部长贾特里(Arun Jaitley)声言现时的印度已不是1962年的印度,暗示即使再开战,印度也不一定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则反驳指,2017年的中国也与1962年的中国不一样,暗示中国可再次击败印度。

至于印度是否有意寻仇,接受本报访问的学者有截然不然的说法。印度智库“观察者基金会”资深研究员赖洁希(Rajeswari Pillai Rajagopalan)承认印度在1962年遭遇耻辱性惨败,“这一直在印度人的思想中挥之不去”,但她否认印度企图报复,“在印度的政策辩论中,没有任何一方主张与中国开战……但也没有人愿意向中国屈服”。印度中国研究所研究员郑嘉宾(Jabin T.Jacob)则认为,今次争议与1962年的战争无关,“很多高级官员记得1962年发生的事,但他们大部分已经退休了,(因此)对现时的政策只有轻微影响”。

查中印战争因果 印度拒公开报告

龙兴春的观点截然相反,他指出印度在当年战败后,曾委任两名将军对战争的前因后果作出调查,但这份名为《亨德森.布鲁克斯报告》的文件一直被列为国家机密。在2014年大选中,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BJP)要求当时的执政国大党公开报告,让人民认识真相,吸取教训,但BJP执政后竟然自打嘴巴,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由拒绝公开,“继续把战争责任归咎中国,以此来激发印度国民对中国的仇恨”。

莫迪上台后,拒绝公开《亨德森.布鲁克斯报告》。(网络图片)

中国方面,虽然外交部屡屡以1962年中印战争为例,告诫印度切勿轻举妄动,但官方显然不愿多谈当年的战绩,这是因为解放军在取得胜利后,北京为免对“大跃进”后的休养生息造成干扰,主动撤回“麦克马洪线”(McMahon Line)以北,甚至默许印军控制藏南地区。龙兴春认为,中国民众对当年政府的决定感到遗憾,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政府现时面对主权问题时更加不能妥协,否则难向国民交代。

洞朗地区争议至今持续近两个月,虽然外界普遍相信爆发大战的机会不大,但从喜马拉雅山西部地区在8月15日爆发的小规模冲突可见,双方关系十分脆弱。印度中国研究所研究员郑嘉宾认为,两国欠缺人员交流及经济合作不利长远双边关系,双方必须设法改善民间、军方及地方政府官员的合作并使这些合作恒常化。金砖国家峰会将于9月3日至5日在中国厦门举行,外界密切注视印度总理莫迪会否出席,为解决争议迈出重要一步。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敬请读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