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专题】汽车业陷丑闻 “德国制造”光环掉下动摇民族认同
今年4月某天,在德国西南部城市斯图加特(Stuttgart),有3名保时捷的技工趁小休时间,在公司外面聊天嘻闹。他们的心情特别好,因为与保时捷的其他员工一样,他们每人都获公司派发9100欧元(约8.34万港元)奖金。“我感到乐观,我们制造最好的汽车,我们有好的雇主。我很年轻,但我已买了一间屋,下年打算再买一部保时捷。”其中一名技工说。保时捷洋溢乐观气氛,全因该公司的汽车销量和盈利不断增加,而它正投入多10亿欧元(约91亿港元)开发新款汽车。
可是,在斯图加特的其他地方,人们仿佛活在平衡时空,对汽车发展毫不乐观,一方面全球各地都开始摒弃制造污染物的化石燃料推动引擎,对电动车趋之若鹜;另一方面大众汽车又被人揭发在柴油汽车测试中作弊,似乎德国的汽车业已走到十字路口而不自知。
来到今年7月底,斯图加特的地区法院颁布了一则新禁令,禁止人们在当地市中心使用柴油车,务求改善空气质素。斯图加特是保时捷、平治等大车厂的发源地及总部所在,这项于2018年1月1日生效的禁令,不但打击该国的汽车业,也可谓向过度自信的德国车厂刮了一记耳光。
汽车对于德国人的身份认同向来扮演关键角色,很多人都以德国汽车业“出口冠军”(Exportweltmeister)的身份感到自豪,单单是大众、平治、宝马三大汽车公司的出口总额,已占德国每年贸易顺差的一半。可是,近年来德国汽车产业屡屡传出丑闻,同时美国矽谷愈发主导电动车、自动驾驶系统等市场,摇动了德国作为汽车大国这个生招牌。
德国这个生招牌主要由5大车厂撑起--大众(Volkswagen)、保时捷(Porsche)、奥迪(Audi)、宝马(BMW)、平治(Mercedes-Benz)的母公司戴姆勒(Daimler)。这些车厂在汽车市场上热烈竞争,精益求精,推动进步--这是他们、经济学家、政客的漂亮说辞,前提是车厂之间存在“竞争”。但事实上呢?
▋ 见微知著 车厂串通从开蓬车的帐蓬说起
德国《明镜》周刊最近的一个封面故事,就是讲及德国汽车业的前景与问题。这些车厂的专家会经常开会,在大大小小的问题上达成共识。举例,他们连开蓬车可打开或关闭车顶帐蓬的最高车速,都要开会决定,而会议的结论是每小时50公里。《明镜》引述其中一份会议纪录,当中提及过︰“当讨论到车速,就不可以有军备竞赛(arms race)。”理由是“成本、重量、增加技术性风险及撞车可能性”。
5间车厂达成协议的事情,远比开蓬车的帐蓬与车速多。《明镜》的报道指出,他们涉嫌早在20多年前,已经开始在引擎技术、煞掣系统、座位系统、气压避震系统等60个范畴秘密串通协调。其中一个较令人震惊的例子,是有关一种能中和废气的添加尿素AdBlue,《明镜》指这5间车厂的汽车原本可以用上35公升的AdBlue容器,令汽车处理废气的表现更好,但由于成本高昂,所有车厂一致同意使用体积较少的AdBlue容器。
《明镜》的结论很简单,就是这些车厂根本从来没有竞争过。他们串通协调,说不定出于良好意愿,希望增加德国汽车业面对国际市场时的优势,但却很可能违反了公平竞争的原则,欧洲委员会及德国反垄断部门正就此事展开调查。如证实车厂有垄断等不当行为,欧洲委员会将会有权罚款及强制车厂改变营运手法。
▋ 多次爆出废气测试作弊 大众高层认罪
近年来,德国车厂不断传出丑闻。大众汽车于今年3月被指控在美国汽车废气排放测试中作弊,在其柴油汽车中安装秘密软件,制造符合环保标准的假象。大众其中一名高层施密特(Oliver Schmidt)于8月4日认罪,承认计划误导美方,最高可被判监7年以及罚款40万美元(约312万港元),法官将于12月宣判结果。大众汽车亦已同意向美国购回50万部相关柴油汽车,并向美国的车主及管理人员支付250亿美元(约1950亿港元)作为赔偿及罚款。
去年11月,大众的子公司奥迪也被美国加州空气资源局(CARB)揭发其汽车在2015年夏天进行的排放测试中使用非法程式。调查人员发现该批车辆会排放的氮氧化物实际上超出法例上限40倍,可导致呼吸问题。直至美方揭发问题之前,奥迪在全球已售出1,100万辆安装了有问题程式的柴油车。
▋ 连默克尔也不敢碰的烫手山芋
德国车厂丑闻一单接一单,有最近的民调指大部分德国人都认为汽车制造商是不可信赖。面对这个烫手山芋,相信连以道德勇气见称的德国总理默克尔也噤若寒蝉。经过2011年日本福岛核灾,她宣布逐步废除德国所有核电厂;德国车厂丑闻连连,为了销售汽车而不惜损害环境与人民的健康,
更涉嫌合谋垄断,默克尔大可趁机整肃一下汽车业界,但她却没有这么做,为什么?
答案很简单,因为德国的汽车业已成为一个庞然大物,为德国提供约80万个工作岗位,销售额多达4500亿欧元(约4.1万亿港元),是德国最重要的产业,也变得“大得不能倒”(Too Big to Fail)。如此地位,自可勒住德国政府的手脚,令默克尔也不敢轻举妄动。
法国与英国已承诺在2040年或之前,将会全面禁用天然气及柴油汽车,德国一些城市如文首提及的斯图加特亦加入这一股反化石燃料的潮流。但依赖传统汽车产业的德国,又怎会不忧虑汽车销售量?因此,默克尔非但没有惩罚汽车制造商,相反,德国政府显然还想帮这些车厂一把。8月2日,德国政府邀请了5大车厂及其他车厂的高层一同在柏林举行一个“柴油峰会”,试图为德国汽车业挽救形象,但会议的成果仍然是微不足道。
▋ Tesla如日中天 夺去德国的傲人之处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也不是一天倒下。时间回到1955年8月5日,对不少德国人民来说这是值得庆祝的一天--大众汽车生产了第100万架大众甲虫车(VW Beetle),在大众汽车的发源地,即德国的沃尔夫斯堡(Wolfsburg),有大批民众为此聚集庆祝。这是无上光荣的一刻,因大众甲虫车的成功象征著战后德国的经济奇迹,德国终于在战争失败与破坏之中涅槃重生。
事实上,直到现在,即使汽车业已毁誉参半,大众甲虫车在德国人的心中仍占据重要位置。《金融时报》最近在报道中提到一项新近的调查显示,当德国人被问到有什么可象征德国,有63%受访者选择了甲虫车,远远抛离第2位的德国大文豪歌德。
必须要面对的现实是,在2017年的当下,谈到汽车产业,很多人已将焦点转向电动车,而美国品牌Tesla已成为电动车的代表。继2008年Tesla推出全球首部开蓬电动跑车Tesla Roadster之后,10年内它相继推出Model S、Model X,以至去年推出的Model 3,Tesla老板马斯克(Elon Musk)相信,Model 3将成为全球首部打进大众市场的电动汽车,相信很多德国人对此都百感交集--著迷、妒忌、恐慌,也会问︰“这些机会为何不是属于我的?”
如果世上真的存在“民族精神”这种东西,那么汽车之于德国人的民族精神,必定占据核心的位置,代表著德国人追求效率、可靠、准确的一面。现在体现这种性格面貌的,竟是大西洋对岸的美国,若德国的汽车业不再改变,这场德国人的噩梦相信不会终结。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