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设立麦理浩径原意非为竞赛 王福义:预算游人3日行毕
今年40岁的麦理浩径既是香港最长的行山径,也是香港的山赛胜地,很多跑山比赛都会经麦径,其中最闻名的是毅行者。不少人希望挑战自己,一口气走毕麦理浩径。
不过,前渔护署助理署长王福义表示,这个并非设立麦径的原意,他说:“原本的意思是,叫人一路行,一路欣赏,到晚上就回家或者露营,预算3日才行完。”
麦理浩径在1979年10月26日由时任港督麦理浩揭幕,至今40周年。麦径启用后不久,即有英军以22小时25分走毕100公里,并事后透过《南华早报》发布消息。当年12月,本地山友举办首个全走麦径的公开活动“麦理浩径通走”,冠军杨振德以18小时28分完成,打破英军纪录。之后,在麦径上的山赛愈来愈多,包括闻名海外的毅行者。
现在变成一种牛嚼牡丹的方式去行,什么都了解不到。
“当时没想到有人20小时内行完”
王福义在1978年加入渔护署(当时称渔农处),出任林务主任,他表示当初也想不到有人会这样使用麦径,并成为潮流。他说:“原本的意思是,叫人一路行,一路欣赏,到晚上就回家或者露营,预算3日才行完。现在变成一种牛嚼牡丹的方式去行,什么都了解不到。当时没有想过有人会廿个钟去行完,但每项设施都有不同的用法的,可能是创意、多元化,变成了一个潮流。”
麦理浩径分为10段,每段的起点及终点都尽量安排在公共交通能够抵达的地方,例如北潭涌、北潭坳、水浪窝、大埔公路、荃锦坳及屯门。王福义说:“我们并不想要人一次过行完100公里,所以才分为10段,每段都有个交通可以去到的地方。开头的设计是,希望你能够行一段回家,如果不回家,所以我们就预备了一些露营地点让你扎营过夜。”
当年王福义负责在麦径沿途找地方建立营地,他说:“这就是最初很多露营地点都在麦径的原因。我帮手沿路找露营地点,最紧要是有水源,不影响环境,也不是私人地方,又不是生态敏感的地方,因为通常露营的人都会煮食,那就要生火。”当麦径在40年前启用时,同时有12个营地建议予郊游人士使用。
最难规划铅矿坳营地
据《野外》杂志当年的报道,当时在麦径沿途的12个露营设施包括元五坟营地、白腊营地、浪茄营地、赤径青年旅舍(只限会员)、北潭坳营地、嶂上营地、企岭下营地、昂平营地、基维尔营(童军总会,每晚元半)、铅矿坳营地、大帽山青年旅舍(只限会员)、荃锦营地及田夫仔营地。
王福义提到,麦径的标志是个背负大背囊的年轻人,正是他们预计使用者会在麦径上露营及行山。回忆当年规划露营地点的工作,他说:“有几个营地比较难选,其中有铅矿坳营地。铅矿坳在城门入面,城门是个林区,林区就不能生火,所以营地就要远离植林区。另一个难找的营地是田夫仔,那儿有乡村,又有植林区,所以地点较隐蔽。”
翻查40年前的文献及报道,在首个全走麦径的活动“麦理浩径通走”后的联欢晚宴上,当时渔护署主管郊野公园事务的贺以理(J.W. Wholey)的发言,亦强调麦径并非主要用作山赛竞技用途,而是让市民慢慢享受郊野,与王福义今次访问所言相合。
引述《野外》杂志第42期的报道,贺以理说:“得悉各位中的若干人士能以非常快的速度行毕麦理浩径全程,本人也实在十分佩服他们。但如果让更多人有这样的倾向,则这条路径的原本价值必定会降低,这实属可惜,因为这条路径原本是为大众提供一个地方,好让他们能轻松及无拘无束地享受郊野的大自然。”
渔护署秋季办“麦径通走2019”
今年是麦径成立40周年,渔护署将会在秋冬季举办多项庆祝活动,其中最瞩目的是“麦径通走2019”,但这次跟40年前首届“麦理浩径通走”的形式截然不同,并非要求参加者一口气走毕。远足人士可按自己的体能、步伐、经验及喜好,编排适合的行程,在今年9月至11月的3个月内完成麦径不同路段。
参加者在每段的登记点用手提电话完成简单步骤,就可以记录低完成的路段及日期。在活动期间完成全部10段的,可获纪念奖项,而行完5段或以上的,则可获赠纪念品一份。
今年是麦理浩径启用40周年,《01体育》将会以一系列的报道及活动,去追寻这条全港最长行山径的故事,让市民了解麦径的风光与历史,回顾在这条100公里山径上发生过人和事。
【麦理浩径通走1】40年前麦径首个公开山赛 华人挑战英军纪录
【麦理浩径通走3】大埔道汉堡包先到先得 梁笑凤靠拖鞋上大帽山
【麦理浩径通走4】冠军杨振德终点等8小时 只为妻子冲线后添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