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台湾步道专家徐铭谦来港考察 点评鸡公山麦理浩径路况
香港的行山径好行吗?
来自台湾的修筑行山径专家徐铭谦教授,应环保团体“绿惜地球”的邀请来港,日前到麦理浩径第3段的鸡公山视察,指出现有行山径的问题及维修方法。她表示水流是保养行山径的大敌,多次强调要做好排水,并要疏通现有的排水坑。
在路上有些由行山人士自行开出的捷径,徐铭谦表示3年前来港用石头及树枝封锁及掩盖捷径,如今那条捷径已经不复见,她认为这个方法有效。徐铭谦还表示,近鸡公山顶往嶂上方向的一段路水土流失最严重,也是最难处理。
香港行山径全长超过500公里,每年探访郊野公园的游客高达1300万人次,但负责管理这片香港四成土地的前线渔护署职员只有数百人。因此,香港行山径的消耗总比维修快。
环保团体“绿惜地球”举行“自己山径自己修”工作坊,招募了60名义工,并邀请到台湾千里步道协会副执行长徐铭谦教授来港为导师,指导义工维修香港的行山径。徐铭谦主张手作步道,利用天然物料如木头及石头修筑行山径。她在1月11日到西贡西郊野公园的麦理浩径第3段,考察路况。由水浪窝行上鸡公山,徐铭谦多次停下步来,向义工解释麦径的水土流失情况,并讲出建议的维修方法。
雨水冲毁石级
逆走麦径第3段,基本上没有石屎路,由水浪窝上到鸡公山,不是石砌的楼梯,就是泥石路。初段的石砌楼梯时有损毁,有些楼级的石头已被冲走,留下沙泥;当冲蚀加剧,楼级凹陷,变得不好行,行山人士就自然会在楼级两边开新路。徐铭谦解释,上一级的雨水沿楼梯下流,会慢慢冲毁下一级的楼梯,当级与级的高度差距愈大,水流像瀑布,冲击力就愈强。
徐铭谦认为要行山人士走回正路的话,首先要令正路变得好行。如果要维修这种凹陷的石砌楼梯,徐铭谦建议在梯级下放置大石,以缓慢水流的速度,之后再用碎石及沙泥铺平。不过,修路的材料如大石从何而来?徐铭谦表示要就地取材,她发现麦径旁的山坡上有不少大石,所以未来修这段路的话不缺材料。
在鸡公山的麦径第3段,还有不少被冲蚀的泥石路,路中留有被水冲出来的深沟。徐铭谦建议可配合地势,利用石头及木头做梯级,留住水土。她更加金晴火眼,看到深沟中有单车行过的痕迹,几肯定有人在这条山路上踩单车。被问到修梯级时何时用石何时用木,徐铭谦表示在树根多的位置可以用石,让树根及石两者配合,但如果路上没有树根的话,则用木头较好。
要保持排水坑畅通
除此之外,徐铭谦还建议在适当的位置建设排水坑,将雨水尽量引到路旁的山坡流走,减少雨水沿山径下流所造成的冲击。虽然渔护署修筑行山径时都有设置排水坑,但现场所见,不少都被沙泥淤塞填平,与行山径看齐,失去了排水功能;因此,要定期清理排水坑内的沙泥枝叶,保持畅通。
别忽视平坦泥路
行至一处看似没有问题的沙泥平路时,徐铭谦停下来,表示在好天时很容易忽略这段路。她指出香港已经有段时间没有下大雨,但这段路的泥土还很潮湿,若果下雨时,这段路肯定会积水,所以要未雨绸缪。徐铭谦背向斜坡而站,将自己当作圆心,用树枝在地上画个半圆,表示修路时可将路面微微斜向她的位置,方便积水流走。
近山顶路段“最难搞”
登上高399米的鸡公山后,续沿麦理浩径往嶂上方向走,近鸡公山山顶的一段下山路很阔,而且满布大小不一的碎石。徐铭谦感叹这段路“最难搞”,既要引导游人只行一边,并用绳围住较不好行的部分,让大自然自我修复,变回植被。行落几步后,发现一个小丛林在路中心,如孤岛一样。徐铭谦表示,行山人士自行开出新路,才出现这种情况;需要用绳拦住其中一边路,鼓励行山人士只行另一边,否则长此下去,这个“孤岛”都会变成路。
徐铭谦带领一行人再走多10分钟,见到一段缓缓下山的石砌梯级,就是她3年前来港维修的路段。她几满意上次维修的耐用度,梯级未有严重凹陷。她特别提到3年前用石块维修过一段塌方的山路,如今仍然平坦好行。不过,她指出3年前铺设的排水坑亦已满是沙泥,笑言大家日后行山经过的时候,不妨加几脚,清理坑中的沙泥。
3年前封捷径奏效
来到一处转角位置,徐铭谦叫大家看看一处平平无奇的丛林,她解释3年前那里有条捷径,但她用枯枝树头,加上大石块,封锁及掩盖捷径,令到捷径不再好行。再者,她3年前修好原有的山路,令正路变得好行,所以经过3年时间,已经全无捷径的痕迹。
虽然徐铭谦封了一条捷径,但她今次到来,在其他路段发现了一些3年前未有的捷径,不禁慨叹。她表示,人们可能觉得捷径比正路好行又方便,但行得多的话,捷径就不好行,结果捷径会愈来愈阔,又愈来愈多,山坡的植被就愈来愈少,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封锁捷径只是治标,最重要是修好原有的行山径;如果正路好行,又怎会有人去开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