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网络实名制致个人资料泄露 与电讯诈骗激增有关
清华大学刑法学教授劳东燕周三(31日)在微博发文表示,日前参加有关电讯诈骗犯罪的会议,谈了对网络实名制的看法。她说,网络实名制的推行,客观上导致大量的个人资料被泄露,从而为违法犯罪分子利用,近年电信诈骗犯罪的激增,与此密切相关。
劳东燕说,采用网络实名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预防与打击违法犯罪,但也须看到,在预防犯罪的环节,网络实名制作用相当有限,基本达不到预期的预防效果。在打击犯罪的环节,实名制虽有助定位与发现疑犯,但考虑到大多数电讯网络诈骗的犯罪人都在境外,且即便在境内,亦会大量使用“猫池”(可以一次同时收发多条短讯的设备)或不记名卡,导致根本无从追踪。
她说,这意味着,在网络实名制下,收集的基本上都是守法公民的个人资料。大量守法公民的个人资料被收集后泄露,反过来会加剧相关领域的违法犯罪;用来预防违法犯罪的制度,本身又带来更多的违法犯罪,这是当前制度层面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
劳东燕指出,就目前推行的实名制来说,法律与相关政策对个人资料的保护力度还远远不够。即便不对网络实名制做重新的决策,在目前的制度框架中,如何强化对个人资料的保护,以及如何防止此类制度的反噬性效应与其他社会性风险等,都值得做进一步反思与调整。
她认为,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看,个人资料并不是收集得愈多愈广就愈好,这样反易陷入恶性循环,总觉得控制还不够;必须警惕网络实名制带来的各种副作用与消极后果,避免运用简单粗暴的控制性思维,来对待网络时代的社会治理。
劳东燕的上述发文,引发不少网民讨论。有网民表示,实名制的本意并不是打击诈骗。也有人说,“因为我遵纪守法,所以希望实名制可以惩罚那些藏匿在匿名网络世界的不法份子,结果只是我实名了,不法份子还是借用别人的马甲行违法之事,哎!法律永远走在后面,甚至掉队”。
网民热议: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对守法公民,弊大于利。对统治阶级,利大于弊。而话语权和裁决权都在后者手上。”
“做坏事的人谁会实名制上网暴露自己的行踪?普通人最倒霉。”
“我一直觉得实名制不是为了防诈骗,就是为了监控”
“现在哪有隐私可言,一度被各种电话骚扰得想换号,但想到绑了这个那个的就作罢”
“个人信息的收集,储存,读取和使用,影响太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