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官网论《八佰》:孤军的悲壮是当年弱小中国的悲凉

撰文: 南希
出版:更新:

中国抗战题材电影《八佰》上映,引发外界对于史事、意识形态、史观等方面的争论。
8月22日,中共中纪委国家监委官网发文评论电影《八佰》说,八百壮士孤军坚守,象征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孤军的悲壮是当年弱小的中国的悲凉。不过现在的中国,再也不是当年的中国。

《八佰》电影剧照,照片中的旗帜为“青天白日旗”。(微博@《八佰》官微)

文章介绍称,电影《八佰》的背景是淞沪会战后期,中国军队不敌日军海陆空一体的攻势。10月26日,大场失守,上海战局急转直下,中国军队侧背受到严重威胁,为防止被日军围歼,决定放弃现有阵地,全面向苏州河南岸转移。但是,当时蒋介石决定留一支中国军队在苏州河北岸坚守,最终选择了毗邻苏州河的四行仓库。

“八百壮士”实则只有一个营共452人,他们来自第88师,由524团团副谢晋元率领。在日军已经占领的苏州河以北区域留下一个营坚守,已无太大军事价值。在当时的统治者蒋介石眼中,这支孤军的意义是:让外国人知道,还是有部队坚守在上海市区的。

文章指,蒋介石当时希望,国联大会11月3日就要在布鲁塞尔开幕,这个会议一定要做出制裁日本的决定。文章评论说,但是一个弱国的悲剧,就是幻想自己陷入危难时强国会“尽义务”出手援助。

当淞沪会战局势日渐对己不利后,蒋介石的选择是:要坚持跟日本人打下去,哪怕是象征性地打,也要坚持到国联大会召开,由国联出面干涉、调停。国联大会11月3日召开后,中国代表顾维钧要求与会国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停止提供贷款和军需物资,并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但与会各国出于各自的战略考虑和利害关系,除发表泛泛的谴责之词外,谁都不愿率先制裁日本。三个星期后,会议在11月24日通过了《九国公约会议报吿书》,拒绝了中国政府关于制裁日本的要求。

《八佰》讲述抗日战争期间发生在上海四行仓库的故事,从开拍到真正定档一波三折。(微博@八佰)

文章指,在淞沪会战中,蒋介石有多处错误的决策。该坚决进攻的时候突然叫停,该紧急撤退的时候,又突然让部队再坚持几天。他的错误判断,皆基于西方国家干涉日本的幻想。

文章指,那时的中国确实是一个弱国,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弱”,还有系统性的弱。不过八百壮士作为蒋介石“打给外国人看看”的象征,最终成为中国人面对强敌不屈抗战的象征。谢晋元和八百壮士,并不是“打给外国人看看”,他们以一腔热血,树立了坚持抗战的精神丰碑。

谢晋元1941年4月24日在出操时被叛徒袭击,中弹身亡,年仅36岁。同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租界,将这支孤军全部拘禁,押至各地做苦工。

文章评论说:“这支孤军的悲壮,是当年弱小的中国的悲凉。所幸,现在的中国,再也不是当年的中国了。这恰恰就是历史予今天的意义。”

据悉,原本定于2019年7月公映的电影《八佰》被宣布因技术原因取消放映而引发关注,从社交媒体的讨论来看,有部分网友认为,《八佰》电影存在重大的政治导向问题。

有声音称,四行仓库之战不过是当时的国军领导者蒋介石拿国人血肉在洋人面前演的苦肉计而已。

而引发广泛争议的说法来自左派网站红歌会网,该网6日刊文指,《八佰》是用历史碎片掩盖历史本质真实,对于国民党的抗战做严重违背历史事实的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