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台湾大选.观察】“学贷套利”:学生有罪,企业无责?
日前,国民党总统参选人韩国瑜在青年政策方面抛出“学贷免息”的政见,该倡议也成为台湾近期社会高度热议的话题。就在韩国瑜提出“学贷免息”的主张后,执政的官员却接连炮轰,反对学贷免息。
台湾教育部官员先是以此举恐有“套利”风险为由予以反驳,指在学贷免息后,反而会使没有学贷需求者,借贷款转投资,赚取利润套利;台湾行政院长苏贞昌则直批政治人物选前大喊“向政府借钱不用还”是不负责的行为,对辛苦缴税的人也不公平,并强调当前政府已持续照顾弱势学生;而台湾财政部长苏建荣则强调,缴纳利息是“机会教育”,是要让年轻人知道“贷款不是免费的午餐”。
对于官员所指出的“套利说”等,韩国瑜除了要执政者别把台湾孩子都当成贼,更直言当局只会“花大钱养蚊子,却为了省小钱不去培养孩子”,反批当前执政政府一堆充满争议的撒钱政策,却不愿把钱花在宁可贷款也要求学的学生身上。
尽管在减轻学贷负担问题上,执政党也强调“早就在做”,例如已将学贷利率由1.62%调降至1.15%,也放宽还款条件,包括让学贷者在就业后,最长能有4年的时间“只缴息,不还本”,而符合经济弱势条件者(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家庭者),若月收入低于35,000元(新台币,下同,约合9000港元),则最长能有8年时间可缓缴本金及利息等措施。
不过,当台湾尚有约87万人为学贷所苦;在就学期间平均每5个学生就有1人需申请学贷时,如何设法减轻学贷族的负担,本来就是值得政治人物关切的民生课题。 “早就在做”并不意味着不能“做得更好”,而关心学贷族也绝非民进党的专利。
然而,民进党批评韩国瑜学贷免息所主张的“套利说”,却把所有有意申请学贷者,都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其申贷动机,明确让自己站上了民众的对立面。而学贷是否是能有大幅“套利”的空间,在当前制度下答案已经十分明显。
目前台湾学生申请学贷必须符合家庭年收入在新台币120万元(约合31万港元)以下,或有2位以上子女就讀高中以上学校的门槛,而对多数家庭来说,申贷的关键原因,就是希望能减轻子女就学负担,而学贷免息后,也不过是少去每个月约几百块的利息,就算有家庭利用学贷机会“套利”,其间的获利空间也很小,但不论如何,它都是具有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功能。
而退一万步言,就算当前学贷没有免息,但可让贷款者缓缴利息本金,套利空间也同样存在,当今的“套利”不是罪,未来免息的“套利”就成了罪,这不也是荒唐的双重标准?
此外,即便有家庭在付得出学费的情况下,仍选择申贷,而把此笔费用拿去“投资”,这也不过只是符合学贷门槛的家庭,选择是要当下付清学费,或延后分期付清学费的问题罢了。毕竟学贷只是“免息”而非“免还”。何况投资有赚有赔,以一般民众所能进行的“投资”行为,其是否能在短短4年内靠“学费”来钱滚钱,“套出”可观利润来都是一个问题。
当执政政府以“套利说”反驳韩国瑜学贷免息主张,并对学贷族谆谆教诲“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时,其显然并没有以相同的标准来对待企业和富人。比方说,当前政府为吸引台商资金回流,就不顾租税公平,大方给出租税优惠,并提供优渥的融资贷款和利息补贴,但此举似乎未曾听闻有官员向社会大众指出,这可能带来的“套利”风险。而政府过去在替大股东的资本(股利)所得减税时,也不见有官员出面替诚实纳税的民众抱屈,指出为富人减税有害国家财政的顾虑。
总结来说,既然政府愿投资企业和富人,替其利益锦上添花,在学贷免息问题上,岂有不投资年轻人,为学贷族雪中送炭的道理。或许有人会说学贷免息很好,但政府财政负担不起。但根据执政政府自行推估,现阶段学贷族若一律免付利息,每年只会增加16亿元的预算,不论是考量台湾的经济实力,或相较于政府减税的税损,以及对台商回流5年约百亿元台币的利息补贴,学贷免息的这笔预算,绝非是政府负担不起的天文数字。
其实,学贷免息诚如许多攸关民生政策,其能否被推动、实现的问题核心,主要是取决于执政者是否看重此议题。假如学贷免息确实能缓解年轻人的就学负担,那执政者想方设法,不论是透过现有资源的重新配置,或扩大财政收入,都应该倾全力来投资年轻人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