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条例】治安战线“治标”渐奏效 建制人物提倡“政治方案”
自特首林郑月娥于9月4日宣布,正式撤回逃犯条例修订草案,国务院港澳办暂未有公开表态。
不过按目前局势所见,对北京而言,“两线作战”方针依然适用,一是治安战线上“止暴制乱”,二是舆论战线上争取“被误导、被裹挟的善良市民”回心转意,故此静观其变也不是大问题。
港澳办:“止暴制乱”没有“中间地带”
“止暴制乱”是北京下达的“硬任务”。上星期港澳办便特意提到,“止暴制乱”没有“中间地带”,容不得犹豫、徘徊和动摇,意在向建制阵营和商界表明,恢复秩序是压倒一切的当务之急,属于北京眼中“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各方应就此团结一致。
实则从治安战线看,香港警队已大致掌握“流水式”冲击的套路,重兵部署于各交通要冲和地铁站,迅速堵截封锁,并且采取更强硬手段,例如相比过往以驱散人群为主,警方于8月31日派出大批警员,追入太子站和地铁车厢,使用警棍和胡椒喷雾,大规模围捕示威者。
不过太子站事件引发流言四起,传出831冲突中有被捕人士受伤死亡,警方几经澄清无效,以至上星期引发新一轮抗议,太子站B出口布满鲜花和横额,旁边旺角警署则成为冲击目标,警民冲突进入社区日常生活。由此可见,政治问题难用治安手段解决,难保不会终有一天擦枪走火,致令事态更趋失控。
撤修例后矛头转向警民冲突
若论短期舆论战线,《AM730》老板施永青即在9月6日专栏提出“政治方案”,他一向批评“揽炒”心态,直言激进示威者误以为可凭武力胁迫北京,是次他则开宗明义地呼吁政府“先撤回草案”,“再遏抑警力”。
该文指出,虽然港府已撤回修例,但示威矛头亦将指向警民冲突,故此警方可考虑划定底线,表明示威者如不冲击政府机关,不危及人命财产,警方就不会使用防暴装备,并且“尽量退让,避免冲突”。施永青认为,港府可借此证明执法行动有理有节,从而争取舆论支持。
曾钰成吁决策者“反求诸己”
至于长远治本策略,立法会前主席曾钰成认同,“香港警队克制,有专业水平”,但他亦在831冲突前于《AM730》专栏指出,即使特区政府依靠警力可以成功“止暴制乱”,把示威活动压力下去,也不能纾缓社会上的对抗情绪,避免波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打击两岸和平统一前景。
当时曾钰成劝吁决策者不要轻易“怨胜己者”,归咎“外部势力”,而是要“反求诸己”,检讨施政得失。如今港府撤回修例,曾钰成亦在中央社访中点明,示威浪潮有两大源头,就是普选无望以及社会不公:“政治没民主,经济又没民主,这让年轻人看不到前途。”
政经“深层次矛盾”待化解
其实不分政治阵营,各方都明白警力“止暴制乱”只能治标,治本之法在于解决社会“深层次矛盾”,至低限度要提供路线蓝图。
《香港01》便提倡政府审时度势,成立专责委员会,考虑特赦被捕人士或减轻其罪责,并探讨经济和政制改革。经济民生是矛盾的基础,港府不应单从“生产”角度看经济,还须兼顾“分配”,以期经济发展能裨益市民生计,当然过程中如触动既得利益群体,届时北京的支援亦举足轻重。
另一方面,虽则局势未定之前不便讨论,但双普选是《基本法》的政治承诺,也是香港人心中长久以来的政治信仰。如果继续回避政改,就算港府成功化解经济民生矛盾,一旦遇上修订逃犯条例之类爆发点,也可能会再陷管治危机。有见及此,北京或可考虑在适当时机,再次推行政改,彻底拔去双普选这根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