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鳟被列三文鱼争议引外媒广泛报道:将问题合法化当解决良方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早前发出公示,自行把淡水鱼虹鳟归入为三文鱼类,引起舆论热议。
事件亦获外媒广泛报道,外媒普遍质疑事件“解决不了问题,就将问题合法化”。而上海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亦高度关注事件,表示将就此事专门召开专家讨论会。
英媒以“fishy”报道事件
有关虹鳟被归入三文鱼类的争议,《BBC》、《每日邮报》、《卫报》、《独立报》等英媒均不约而同使用双关语“fishy”(兼具可疑及腥味的意思)报道事件。当中,《BBC》在<现在虹鳟在中国可以被称为三文鱼>的报道中指出,虹鳟与大西洋鲑(三文鱼)尽管在肉质颜色上有相似之处,但是两者外表大为不同。此外,虹鳟在淡水中生活,而大西洋鲑则是海水鱼,报道指出“如果你觉得自己吃的三文鱼很fishy(有腥味/很可疑),那是因为牠并不是三文鱼”。
报道又提到,陆媒早于今年5月已揭露出虹鳟长期在国内被标示为“三文鱼”后,相关部门一直没有禁止这行为,而行业内的解决办法竟是将其“合法化”。报道还引用新浪微博网友的评论提出疑问,“如果虹鳟可以归类为三文鱼,是否小龙虾也可以被标示为龙虾?”
《每日邮报》日前一则<可疑的勾当正在发生!虹鳟被定义为三文鱼引发众怒>的报道亦指,团体标准出台的目的在于平息此前公众对于虹鳟常年被混淆为三文鱼的不满,该标准“提出所有的鲑科鱼类都可以被统称为三文鱼进行售卖”。报道还关注到,团体标准发布后便引发了中文社交媒体上的热议,有相当数量的网民对虹鳟“成为”三文鱼后可能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表示担忧。报道指,新浪微博话题“虹鳟被归入三文鱼”的阅读量高达2800万之多。
上海消保委高度关注事件
而美国新闻网站“新闻人”日前一则<这不是三文鱼--除非在中国>的文章开首就指出,“如果你无法击败它们,就加入它们,这便是他们采取的方式。虹鳟在多年以来在中国都被错误地标注为三文鱼后,如今选择由相关机构出面为这一错误背书。”除主流媒体之外,与海产相关的外国行业媒体也对事件表达关注,渔业新闻网站Intrafish8月15日播报了虹鳟在中国被标注为三文鱼的快讯消息,这已是该网站第3篇与中国的虹鳟三文鱼之争话题有关的文章。三文鱼商务网(salmonbusiness.com)报道指,近年来中国三文鱼销量不断走高,今年截至目前已自挪威购买逾1.6万吨冰鲜三文鱼,同比增长141%。但是,由于中国国内出产的虹鳟缺乏生产安全标准,使得消费者担忧。
而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官网维权新闻栏目早前发布消息指,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近日会同部份三文鱼分会成员单位发布《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该标准将淡水虹鳟列入三文鱼类别,引发社会关切和消费者质疑。由于上海日式餐饮发达,生食三文鱼受到消费者喜爱,上海市消保委对将虹鳟鱼列入三文鱼类别表示高度关注,并将于近期就此事专门召开专家讨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