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政务舆情应对问责机制 去年驱逐“低端人口”疑云曾招非议

撰文: 郑子健
出版:更新:

北京市政府日前推出《北京市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其中提到:“建立政务舆情应对效果评估和问责制度,对处置不得力、回应不妥当、报告不及时的涉事责任部门及相关责任人员。”
去年11月18日,北京大兴区一所公寓发生火灾,造成19人死亡,其后市政府展开“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专项行动”,为期40日,重点针对“三合一、多合一”场所、工业大院、散乱污企业、违法建设等区域。此轮行动引来中外关注,指责中国当局借机驱逐所谓“低端人口”。

舆论批评北京当局借大兴区大火驱赶市内“低端人口”。(资料图片)

《要点》表明北京要办好“三件大事”:组织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以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力筹办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政府将就此加强财政预决算资讯透明度,总体方针为:“扩大市级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除涉及国家秘密外,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市级部门都要公开本部门预决算。”

至于政策宣传,《要点》提出:“加强解读回应,加强‘一把手’解读,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履行好‘第一解读人’职责,与宏观经济和民生关系密切的部门主要负责人,每年解读重要政策措施不少于1次。建立健全互联网新闻发言人机制。”

要求及早应对影响党政形象舆情

《要点》亦要求“健全政务舆情回应机制”,并表明个中主旨:“加强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特别是对涉及经济社会重大政策、涉及公众切身利益、引发媒体和社会关注、影响党(按:中共)和政府形象和公信力、严重冲击社会道德底线、危害社会秩序等方面的政务舆情,要做到早预判、早评估、早准备、早应对。”

就民众沟通渠道,《要点》提到著力推进“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以及推动政务热线电话集约管理,亦即除紧急类和确需保留的热线外,由12345政府服务热线集中管理、统一受理,清理整合此前各类政务热线,进而实现热线电话与网上政务服务大厅系统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