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还是“Xizang”? 外媒报道西藏地震译名难统一

撰文: 外部来稿(中国)
出版:更新:

【编者按】1月7日(周二)上午9时5分,在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截止目前官方消息,地震造成126人遇难188人伤,搜救行动持续进行中。

西藏地震备受海内外关注,几乎所有的主流外媒都发文报道。

2023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官方英文媒体统一用拼音“Xizang”取代“Tibet”,统战部官方账号“统战新语”曾发文详解改名逻辑(【编者按】即:在境外使用“Tibet”一词代表“西藏”的大量语境里,其引申意不仅包括西藏,也涵盖了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四省涉藏州县。这个地理范围,与十四世达赖集团长期鼓吹建立的所谓“大藏区”高度重叠。)。

拼音“Xizang”已被《美国传统词典》收录,但从传播实践来看,拼音仍然“传不开”,接受范围十分有限。从地震报道来看,主流外媒均使用“Tibet”,无一使用拼音。

西藏拉萨。(视觉中国)

原因大概有两个:

一、媒体报道首先要考虑清晰达意(clarity),Tibet沿用已久,辨识度极高,拼音令一般英文读者不知所云,因此几乎不可能在外媒新闻标题和正文中见到“Xizang”的身影。

BBC 1月8日文章第一段这样写:

Rescuers searched into the night for survivors after a major earthquake killed at least 126 people and damaged more than 3,000 buildings in a remote part of the Chinese region of Tibet, near Everest.

BBC报道西藏地震位置。(BBC)

BBC编辑觉得“in a remote part of the Chinese region of Tibet”仍不够清楚,又补了俩词“near Everest(珠峰附近)”,方便英文读者快速了解地震大概位置。(注:国内官方英文媒体普遍使用Mount Qomolangma表达“珠峰”)

二、西方主流外媒不愿跟著中国话语鹦鹉学舌,甚至用了拼音还有风险。去年12月,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因在展览中使用“Tibet or Xizang Autonomous Region”这一表述,遭到一些团体的抗议,要求博物馆道歉并更正。大英博物馆表示拒绝。类似的事情在法国也发生过。

在国际政治舞台,各种地名总是异常敏感的。尤其在谈判桌上,我方坚持用拼音,别人坚持用英文,你来我往,好像聊的不是一个地儿,好不热闹!

在对外传播实践层面,形容词“Tibetan”仍有用武之地,比如藏羚羊(Tibetan antelopes)、藏传佛教(Tibetan Buddhism)等等。当这些词与“Xizang”同时出现时,也挺热闹。

《经济学人》曾在文章中直译“西藏”二字:

The Chinese name for Tibet, Xizang, means “western treasure house(西边的藏宝屋)”.

遍观国内外英文报道,用“Tibet”还是用“Xizang”,也许很难跨越政治达成统一,但“China's western treasure house”似乎是共识,好听又好懂,不妨记住。

【本文转载自《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