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阴影】曾受家长言语暴力 逾7成人长大后无法释怀
家长对儿童的言语暴力,往往在不经意间造成无形的伤害。台湾儿童福利联盟文教基金会(儿盟)近日发表研究报告,指逾七成在儿童及少年时期曾受家长言语暴力的人,长大后仍然难以释怀,甚至祸延下一代。
负面心理反应 影响延至成年
“点解你咁蠢?”、“后悔生你出嚟!”、“点解人哋做到你做唔到?”这些父母经常冲口而出的气话,会对孩子造成什么伤害?台湾儿盟今年进行了“2019年台湾儿少遭受家长言语暴力经验调查报告”,揭示言语暴力对孩子的心理影响。调查将言语暴力定义为“用伤人的、有辱自尊、人格的话语对待,例如:用羞辱贬低、威胁恐吓、大吼大叫的方式,让人感到害怕、心理受伤、不如别人”,发现逾三成国中生曾遭受家长的言语暴力,原因涵盖顶嘴、成绩退步、品格问题,而伤人的说话,过半属比较类型,其余是质疑智商、脏话、后悔生育等内容。
在受到家长言语暴力后,仅约两成八的孩子会“接受并改进”,其余则会产生负面反应,包括“感到生气、愤怒”(61.1%)、“不服气”(53.5%)、“不认同言语暴力管教”(38.9%)、“认为自己被当成出气筒”(36.3%)、“想反抗报复”(33.3%)、“想伤害自己”(22.6%)等,出现失眠、焦虑、愤怒、忧郁,甚至自杀念头的机率亦相对较高。
研究同时针对具家长言语暴力经验的成年人进行回溯调查,发现受暴者产生从童年跨越至成年的延续性影响,包括延续的负面感受,超过七成人至今仍无法释怀,自尊心受挫;逾六成人至今仍受家长言语暴力,成为了亲子互动的模式;六成人更会以言语暴力的方式管教现时的未成年子女。
正面管教 宜多作鼓励
儿盟表示,儿童与成人一样拥有不受一切形式暴力对待的权利,提出正向管教的两大原则为提供温暖和秩序。前者包括为孩子带来安全感、言语和肢体动作的关心、多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多作鼓励;后者则透过清楚表达期望、解释理由等方式对孩子的行为作出规范。家长宜多鼓励孩子独立思考、持续地和孩子对话协商,而非是要求顺从和给予惩罚。若采用看似速效的言语暴力和体罚,反而会为孩子带来长远的负面影响。
资料来源:
儿福联盟 (2019)。2019年台湾儿少遭受家长言语暴力经验调查报告。https://www.children.org.tw/research/detail/73/1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