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大选人格侧写・一︱台独斗鸡赖清德:最孤芳自赏的总统候选人

撰文: 刘燕婷
出版:更新:

2024台湾选战中,赖清德是最早“定于一尊”的候选人。

回顾2022年九合一大选,民进党败得凄惨无比,蔡英文被迫辞去党主席以示负责,主席之位转由英系的陈其迈暂代,但明眼人都知道,挣脱蔡英文压制的赖清德必然行动,且党主席恐怕还只是第一步。果不其然,赖在同年的12月宣布参选党主席,最后也在同额竞选下顺利当选,接著便朝著2024总统大选前进,在2023年3月完成了民进党的总统初选登记,曾被看好的郑文灿表示无意竞争,最终赖清德确定代表民进党角逐2024,绿营的“赖时代”逐渐来临。

而与民进党相比,国民党与民众党可谓一片混乱:侯友宜虽在5月被国民党征召,却因表现不佳、被郭台铭挖墙脚而仇恨值爆表,党内一度涌现“换侯”声浪,当中就包括“礼让柯文哲”这个选项;而柯文哲虽早就确定代表民众党参选,却在最后两个月深陷“蓝白合”泥淖,在“被礼让”与“当副手”之间左右摇摆,导致没人能断言柯究竟会不会选到底。一直到了登记截止的11月24日,外界才终于确定“兄弟登山、各自努力”,“侯康配”、“柯盈配”正式成形,但距离投票也只剩40余天。

从这个角度来看,赖清德应该是三位候选人中最好整以暇,也最有空间与时间推出完整政策、掌握选战节奏者。但仔细观察,赖清德似乎比2016年的“空心蔡”更空心,基本上除了“民主对抗专制”的“抗中保台”老调,好像就没有其他政策“牛肉”;更奇怪的是,赖阵营的宣传“空战”、造势“陆战”同样欠缺火候,民进党当然比柯文哲更有资金与组织资源,这次却好像一心专注“拆散蓝白合”,而没有针对选战积极动员起来。

说得更直接,赖清德并没有“用心选”,其姿态就如竞选主委姚立明12月3日的那句“我们赢定了啦”,一副天命在我的自信。细究这种“自信”来源,“蓝白不合”当然是原因,但赖清德性格中的“孤芳自赏”同样关键。

赖清德(右二)10月29日前往新竹县第二选区立委参选人曾圣凯(中)后援会成立大会,指出,中国企图干预的各种手段都已经纷纷出笼,如果大家问魔镜:“全世界最希望下架民进党的是谁?”魔镜一定会回答“中国共产党”;如果再问魔镜:“最希望蓝白合的是谁?”答案也一定是“中国共产党”。(Facebook@赖清德)

“孤芳自赏”是怎么炼成的

首先拆解赖清德的“孤芳自赏”,基本上可以分成两个板块:自命不凡、固执己见。

所谓“自命不凡”,是指在赖清德的世界观中,认为自己拥有超乎常人的智慧、能力、判断力,是凌驾于众人之上的存在,所以赖清德的人际互动也自然产生了“等级”意识:不喜欢交际应酬,也不容易跟人打成一片,在与人交往上更是极度“慕强”,拥有与生俱来的“下克上”心理,时刻想要超越眼前障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这种心态的成型原因复杂,或与赖清德的成长经历有关。赖清德出身相对边陲的新北万里,父亲33岁便命丧矿坑,当时赖清德才刚出生95天,赖母只能艰苦抚养6个孩子长大成人。可想而知,赖清德的童年应该经受不少人情冷暖、白眼嘲讽,可能因此导致了自卑情结;不过在进入升学体系后,赖清德的天资聪颖又提供了补偿,让赖发现自己的优异成绩能引来众人称羡:赖清德是万里第一位考上建国中学(全台男性考高中的第一志愿)的学生,之后考取的医学系,同样是台湾大学普遍的第一志愿,因为受日本殖民遗风影响,当年医生不仅是高收入的象征,也是台湾社会的意见领袖。

简单来说,赖清德童年艰苦,但从就学到就业基本上都是“人生胜利组”。而或许正是这种剧烈起落,让赖清德的自卑与自尊无处安放、直接对撞,养成了浓烈的斗争血性:希望超越自己遇到的每一位“强者”,因为不超越就会被潜意识中的自卑感淹没;同时又深信自己有超越“强者”的能力,因为这是赖一直以来的自尊来源。

2023年9月25日,民进党总统参选人赖清德25日到东海大学演讲。(赖清德竞选办公室提供)

回顾赖清德的从政轨迹,前述性格的最经典体现,便是2019年民进党总统初选期间,赖清德对时任总统蔡英文的挑战。当时蔡英文同样是因2018年九合一大选惨败,成了党内检讨对象,赖清德于是趁机联合大老进行“逼宫”,要逼迫蔡英文放弃竞选连任,由自己取而代之,在2020年代表民进党竞选总统。只是即便蔡英文政绩不佳,要以此阻止现任总统竞选连任,在民进党内还是相当罕见的行为,赖清德的“下克上”明显过于急切。

接著是所谓“固执己见”,基本上就是把自命不凡发挥到极致,导致赖清德容易自不量力,却又不容易听从建议,因为优越感会让他倾向命令控制、而非沟同服从,倾向强势独裁、而非聆听自省。如果运气好,赖清德可能获得乾纲独断的威名;但如果运气不好,便容易付出意想不到的成本。

例如2004年,赖清德曾因在台南劝阻车辆不要逆向,而与车上流氓发生冲突,最后被人持棒围殴至昏迷送医,伤势包括鼻梁断裂、眼角膜破裂等。当然,逆向行驶、持械伤人绝对无可回护,但赖清德当时的情况是,已先在劝阻时与流氓发生口角,当流氓离开现场前往手机行购物时,赖又追进去继续劝说、引爆新口角,结果惨遭同一群人爆打。流氓行事确实凶残,只是赖清德显然也具有某种“坚持”,认为自己可以、也必须征服流氓,分出胜负,让他们认知到逆向是不对的,所以一时没有考虑到可能的成本与伤害。

而这种“坚持”也出现在赖清德的从政历史中。例如2014年的台南市议会议长李全教贿选争议,赖清德便以“抗议贿选”为由,拒绝出席台南市议会接受监督,即便李全教之后已被法院裁定收押,赖依旧以“调查不代表结案”为由,坚持不进议会,引发舆论哗然。当时不仅国民党表示,“赖清德不进议会是违法,议员不开会也是违法”,民进党党团总召林志聪也称,“站在议员立场,赖清德应该进议会”。最后赖清德虽然同意来开会,却也创下拒进议会232天的惊人纪录,这种执拗倔强显然不是寻常可见。

10月25日晚,民进党总统参选人赖清德,与台湾扶轮社青年座谈交流。(Facebook@赖清德)

赖清德的台独信仰与选战轻敌

聚焦这次大选,赖清德的“孤芳自赏”同样展露无疑,也导致了一系列政治成本,包括中美的不信任、在选战的严重轻敌。

首先是中美的不信任,关键在于赖清德的台独信仰,让两强担忧未来台海的不可控。观察前面几段经历可以发现,因为赖清德自命不凡又固执己见,所以涉及赖的冲突很容易演变成“意气之争”: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即便事情的现实发展已经结束,赖清德还要在口舌或姿态上一逞威风,用他人的让步服软维系自己的优越感。但这种需求不会一直被满足,因为赖清德总有必须低头的时候,可是出于强烈的“孤芳自赏”,赖清德的低头又注定无法心悦诚服,所以不时会有失控的叛逆出现,赖清德与台独信仰的纠结便是如此。

赖清德很早便以“台独工作者”自居,但中国崛起、美国不乐见台独的现实,明显都让赖清德感受到了压迫,让有意更上层楼的他必须面对现实调整政治语言,不能再像过去直抒胸臆,这才会有2017年的“亲中爱台”、“台湾是个主权独立国家,名字叫中华民国”,以及2019年的“无需再另外宣布台湾独立”,2023年的“维持蔡英文两岸路线”、“中华民国国名不必改”等说法。

蔡英文(中)、赖清德(右)与台湾立法院长游锡堃(左)出席2023年双十庆典。(台湾总统府)

但即便低头到这个地步,中美还是无法信任赖清德,原因就是那偶尔出现的“失控叛逆”。例如2017年说完“亲中爱台”后,赖便马上在立法院公开答询时自称“主张台湾独立的政治工作者”,成为首位于立法院公开主张台湾独立的行政院长。

而让北京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2014年邀请赖清德访问上海,赖在强调两岸积极交流的重要性时,突然语出,“台湾独立是民进党的主张,尊重台湾人民的自决,这也是台湾社会共识,即使冻结‘台独党纲’,也不会放弃主张独立”;美国更不用说,这次大选期间,赖清德一面说要维持蔡英文路线,却又一面向支持者喊话“当台湾总统可以走进白宫,我们追求的政治目标已经达成”,引发舆论哗然。所以即便赖清德竭力要扮低眉顺眼,中美也都心里有数,这只“台独斗鸡”只是装睡,差别在于北京希望鸡能一觉不醒,华盛顿则希望鸡能“有需要”时再醒,可惜赖似乎两方需求都满足不了。

再来是“孤芳自赏”导致的选举轻敌问题。基本上这一缺陷的养成,除了赖清德的学霸经历、医生地位外,也与他在台南开始政治生命有关。众所周知,笔者故乡台南是全台的深绿大本营,民进党在此连续执政超过30年,铁票结构极难撼动,而赖清德便是在这里选上民意代表、两届市长。换句话说,赖清德从来没有挑战过艰困选区,也没有打过逆风选仗,因此在政治性格上“自我感觉极度良好”,认为全台选战都与选台南一样轻松,所以不存在“可能会输”的忧患意识,也就难有背水一战的意志。这点就与曾经参选新北市市长失利、参选总统又落败的蔡英文极为不同。

民进党总统参选人赖清德(图左)及副手搭挡萧美琴(图右)11月21日到台北中选会,正式宣布完成参选登记。(图/取自台湾中选会共讯直播)

而这种性格缺陷,早在2019年“蔡赖之争”时便曾体现。当时赖清德认为只要挟大老联合“逼宫”、搭配九合一惨败的现实,就能成功逼退蔡英文,所以在战略与战术上双重轻敌:在战略上,仅用“特赦陈水扁”来吸引扁系与深绿,用“如果2020败选,台湾的主权和民主会陷入危机”这种空泛话语,来形塑自己的参选正当性;在战术上,赖清德轻忽了蔡英文的执政优势与网军部队,结果眼睁睁看著自己一路领先的高民调被打成平手拉锯。

而这些战略与战术轻敌,党内与幕僚不是没有人提醒过赖清德,只不过赖清德充耳未闻,认为自己是台湾1987年解严后历次县市长、直辖市长选举结果中,得票率最高者,怎么可能不懂选举?而傲慢的结果就是输掉初选,最后被蔡英文收编为副手,开始了数年的“冷宫生活”。

只是没想到赖清德经此一役,似乎还是没学到教训,又在2023年重复了类似路径:把全台湾人当台南深绿选民来选,不积极提具体政策,只会跳针“抗中保台”,再把当年初选败给蔡英文的“输了台湾就没有民主与主权”论述,拿到这次大选继续用,但少了2020年香港反修例类似事件的催化,这种作法当然没办法卷起千堆雪。

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图)11月27日重申,希望广大台湾民众认清“台独工作者”就是“麻烦制造者”、“战争制造者”,并质疑赖清德、萧美琴为何对美方明确不支持“台独”的表态只字不提。(新华社)

同时,赖清德的“孤芳自赏”也降低了民进党的团结能量。因为蔡赖不睦、赖清德记恨蔡英文在初选时用网军围剿自己,所以这次坚持要用自己的宣传与竞选团队,蔡英文当然也乐得轻松,放任赖清德互联网经营得疲软无力、一言难尽;此外民进党内厌恶赖清德与新潮流(赖清德所属派系)者也趁机流出些许弊案资料,挫伤了赖清德选情,例如“超思进口蛋事件”便让赖访美后一度飙升至43%的支持度暴跌至35%。

基本上,赖清德这次总体的民调走势就像2019年,原本一骑绝尘、遥遥领先,却只想靠“抗中保台”“蓝白不合”来赢,没想到会在“蓝白不合”后被“侯康配”一路追赶至误差范围内。根据12月12日《美丽岛电子报》公布的第87波滚动式民调,“赖清德、萧美琴/赖萧配”支持度为35.1%、“侯友宜、赵少康/侯康配”支持度为32.5%、“柯文哲、吴欣盈/柯盈配”则是17%,“赖萧配”、“侯康配”差距只剩2.6%。

会有这种结果,蓝白弃保当然是原因之一,但赖清德只有必胜的自信、而无必胜的决心,恐怕也是关键。当然,赖清德能否阻止2019年的恶梦再临,只有1月13日的投票结果能回答,但很明显的,如果赖清德继续“孤芳自赏”,历史将有极大机率重演,让台独斗鸡败成丧家之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