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湾大选|从王家卫的《一代宗师》看柯文哲、赖清德、侯友宜

撰文: 刘燕婷
出版:更新:

2013年,王家卫筹备10年的《一代宗师》上映。

当时,《叶问》系列已在影坛闯出知名度,甄子丹拳拳到肉的打戏大获好评;八年抗战、反抗英国压迫的剧情烘托,更为叶问树立爱国爱家、一身正气的英雄形象。因此,还未上映的《一代宗师》不免会被质疑,是否能在《叶问》之后开创新局,以及梁朝伟的打戏与甄子丹相比,是否具有可看性。

而结果也证明,《一代宗师》成功走出自己的路。从电影风格来看,与其说王家卫拍的是武打片,不如说是带有“王氏美学”的剧情片,既能看到1994年《东邪西毒》的江湖烟雨,也能重温2000年《花样年华》的香港情结;从剧情结构来看,叶问是民国众生相的一员,也是宫二、一线天、丁连山、宫宝森、马三等武术家群像的一面,只是不同境遇造就不同结局:叶问在香港发扬咏春、一线天隐于理发铺、宫宝森死于亲日徒弟马三之手、宫二为了复仇放弃传艺。

笔者作为咏春拳拳友,感佩王家卫对电影背景的钻研,不仅在招式呈现上极为考究,更为武学注入绚丽美感,在过招上侧写了宗师们的立体性格,体现了中国武术的广度与深度;另外作为文字工作者,笔者就与许多观众一样,难忘电影中的名言佳句、复杂细腻的台词处理,而这当然也是擅于文艺的王家卫专长。

今年是《一代宗师》上映十周年,也恰逢2024台湾大选前夕。这次选战高潮迭起,三方人马各自拚杀,如今距离投票虽还有40天,第一阶段胜负却已大致底定:崩盘的柯文哲无缘总统,民进党、国民党则竭力争夺柯文哲的失落板块。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柯文哲、赖清德、侯友宜三人,都能在《一代宗师》中找到对应的台词情境,与当下的自己相共鸣。

梁朝伟在《一代宗师》饰演叶问。(《一代宗师》剧照)

柯文哲:火候过了,事情就焦了

首先是柯文哲,从风头无两到乏人问津,也不过短短几月。在手术台与诊间,柯文哲是妙手仁心的好医生;但在这场选战,则明显是从情势大好玩成了跳梁小丑。

从5月三党候选人出炉以来,笔者便不认为柯文哲可以进入最后决赛,原因不只是7月【柯文哲隐忧】专题提到的三个危机:柯文哲缺乏地方基层“陆军”容易被民进党宣传系统人格毁灭面对弊案选战并不耐打,更有9月25日文章分析的结构因素:台湾在2008年的选举制度改革,决定了政党体系只会走向蓝绿两党对决,不会有第三小党的生存空间。

简单来说,柯文哲在2019年自组民众党、决定以此参选2024年总统,本来就是不可能的任务。在台湾的政治结构下,如果柯文哲的目标真是选上总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加入民进党或国民党;如果真的非创党不可,那么柯文哲唯一的胜选机会,就是争取民进党或国民党礼让,好承接该党的民意基础与选民版块,但这一尝试连“霸气总裁”郭台铭都失败了,缺乏背景的柯文哲又能有多少机会?除非柯的真实目标不是参选到底。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国民党总统参选人侯友宜,在马英九的见证下达成6点共识。(国民党提供)

说得更直接,综观这场选战,柯文哲从一开始就没有当总统的机会,而是只能在最好与最差的光谱间操作杠杆:最好的结局,就是趁自己民调亮眼时,答应“蓝白合”,以退选交换担任副手或部会首长,这样一来柯文哲不仅有机会参与执政,也能安排民众党人进入联合内阁;而最差的结局,就是“假戏真做”参选到底,不仅要面对民众党组织战力为零、宣传资源贫乏的残酷现实,还会被蓝绿选民同时弃保,被迫以“总统落选人”姿态走到最后,不仅灰头土脸还全盘皆输。

平心而论,11月18日前的柯文哲都是朝著“最好结局”前进,因为柯不仅愿意“蓝白合”,还在11月15日签署了六点协议,同意马英九斡旋的民调检视机制,明眼人都知道,这一机制百分之百会产生“侯柯配”,目的就是要让柯文哲对党内、家人“有交代”。没想到18日当天风云变色,柯文哲直接反咬国民党“要我让6%”,不论翻脸原因是黄珊珊等民众党主战派太强势、家人的不谅解,或是柯文哲本人机关算尽,想要极限施压试探“柯侯配”,如此出尔反尔都导致了浅蓝选民回流侯友宜,也消耗了国民党内“友柯派”的能量。最后的23日君悦酒店“分手擂台”,更是彻底终结柯文哲搭“蓝白合”便车的可能,柯也只能步步走向“最差结局”。

如今蓝绿两党都开始了大造势,柯文哲却无处可去,勉强到澎湖“庙口开讲”,却没有任何媒体跟拍,现场也只有零落人群,陆战明显死路一条;在宣传上,柯文哲只剩互联网、没有传统媒体加持,声量同样崩盘,不仅“2亿美元副手”话题没有炒作成功,也无法再打出有效攻势。所以不仅民调上跌破了20%防线,在《美丽岛电子报》更是已跌破民众党基本盘的15%标准,未来恐再继续探底。

民众党总统参选人柯文哲、国民党总统参选人侯友宜和独立参选的鸿海创办人郭台铭11月23日下午在台北君悦酒店举行会谈,但三方火药味浓厚,现场气氛尴尬,最终不欢而散。(Reuters)

如此剧烈起落,让人想起《一代宗师》丁连山的一段话:“做羹,要讲究火候。火候不到,众口难调;火候过了,事情就焦了,做人也是这样。”当时作为中华武士会会长、八卦形意拳掌门的宫宝森欲在广东佛山举办引退仪式,与代表当地的叶问过招,期间拜访了流亡广东的师兄丁连山,丁便以上述语句相赠,既表明自己不方便回东北,也劝宫宝森莫与叶问过招,以免输给晚辈赔上声誉,“勉强了味道就坏了”。

而柯文哲的崛起与殒落也是同样道理。以民众党的身量挑战总统大选,本就相当勉强;徒具民调、没有粮草与兵马,就要求国民党礼让总统提名,更是贪心不足蛇吞象;如今要在蓝绿夹杀的情况下参选到底,便是折磨自己也折磨支持者。

而柯文哲与宫宝森的差别就在于,后者本就有意提携叶问,“宝森不是想当英雄,是想造时势。现在这炉子里呀,需要这根新柴”,所以落败后也大气表示,“叶先生,今日我把名声送给你”;但柯文哲更像欲深谿壑结果弄巧成拙,既想造时势又想当英雄,结果导致了形象崩溃,最后意外把名声送给了侯友宜与国民党。

电影《一代宗师》里的宫宝森,是中华武士会会长、八卦形意拳掌门,也是宫二的父亲。(资料图片)

赖清德:拳不能只有眼前路,没有身后身

再来是赖清德。自赖参选以来,因为非绿阵营发生分裂,除了侯友宜、柯文哲外,一度还有郭台铭,所以赖一直被网友戏称是“躺著选”。其竞选主委姚立明更在12月3日直接高喊“我们赢定了啦!”仿佛选举已经结束。

但平心而论,赖清德这次胜率其实低于2020年的蔡英文。笔者曾在9月撰写【赖清德隐忧】专题,分析赖清德看似胜券在握,其实有三大危机正在发酵。

第一,与侯友宜相比,赖清德不是这次中美最有交集的人选,北京这边自不待言,华盛顿则担忧赖清德的“台独”属性会提高战争风险,所以选战开跑以来,外媒便不时会有“美国疑赖”的报道。11月30日,《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更是刊出由葛来仪(Bonnie Glaser)、白洁曦(Jessica Weiss)、柯庆生(Thomas Christensen)三位智库学者联合署名的文章《台湾和威胁的真正来源》(Taiwan and the True Sources of Deterrence),建议美国政府表态反对台海两岸片面改变现状,包括反对武统和台湾追求独立的政治动作,同时呼吁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赖清德,“如果胜选,应考虑冻结台独党纲,让维持现状承诺更有分量和可信”,敲打意味相当明显。

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图)11月27日重申,希望广大台湾民众认清“台独工作者”就是“麻烦制造者”、“战争制造者”,并质疑赖清德、萧美琴为何对美方明确不支持“台独”的表态只字不提。(新华社)

第二,民进党执政8年的弊案正在连环爆。其背后脉络除了选战互打外,更有民进党派系内斗,部分势力要削弱赖清德所属的“新潮流”,所以刻意流出了致命证据,最终也挫伤了赖清德的选情。例如超思进口蛋争议,便让访美后飙升到43%的赖清德支持度,瞬间暴跌到了35%。另外这次大选的主轴也与2020年不同,更像2022年:“抗中保台”议题没有强烈发酵,民生经济的角色便被突显。这对正在执政、又一向依赖“抗中保台”叙事的民进党来说,相当不利,容易导致台南等深绿票仓的实际投票率下降,并让中间选民、年轻选票背离民进党。

第三,侯友宜与柯文哲即便没有整合,也会发生弃保,因为国民党的体量与资源远多于民众党,而选战说到底还是金流与组织的比拼,所以只要柯文哲拒绝与国民党整合,单独参选就必然是崩盘结局。而其结果,便是迫使希望政党轮替的民意“弃柯保侯”,而不是真的走向“三足鼎立”。

整体来说,这次的民进党选情危机四伏,但赖阵营似乎太过轻敌,既没有长远规划也没有必胜努力,以至选战节奏操作得古怪生硬:第一,即便没有相关事件,赖清德仍将大选定调为“民主与专制”的选择,硬要与“抗中保台”发生连结,结果不仅无法激发中间选民的危机感,还显得自己只剩空洞的意识形态口号,更无法缓解美国最在意的“台独”疑虑。

美国学者葛来仪等人投书认为若民进党总统参选人赖清德当选应该考虑冻结台独党纲,民进党前主席卓荣泰(图)12月1日表示,这些报导同时提到希望北京放弃武统台湾才是重点,放弃武统台湾才是全世界最关心的事情。(赖清德竞选办公室提供)

第二,基本上7月之后,民进党的攻击主力便放在“拆散蓝白合”上,其逻辑也相当直观:只要没有“1+1”,结果就必然是“1与1”,而不会是“1.5与0.5”,所以民进党首先围剿柯文哲,将其一度冲破30%的支持度打回20%原形,要用“势均力敌”来增加蓝白整合的难度。而从结果来看,民进党阻止“蓝白合”的目标达成了,却似乎没料到柯文哲会迅速崩盘,以及蓝营出于危机意识会破天荒大团结,让侯友宜的民调迅速冲破了30%,并在不少民调与赖清德进入误差范围,且柯文哲再怎么被弃保,都必然分走部分浅绿的年轻选票,反而成为赖清德的另一隐忧。

这一发展,恰似《一代宗师》里,宫二对叶问所说,“叶先生,给你看六十四手。是让你明白,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拳不能只有眼前路,没有身后身。”这段话出现在宫二为替父亲宫宝森赢回面子、主动邀战叶问并得胜的情节,具有武学与哲理上的两重含意:在武学上,宫二的八卦掌以走转换掌为基础,强调身法、步法与手法的多变,所以宫二眼中的咏春拳相对直来直往,只看到眼前、而没有注意身后;在哲理上,宫二暗指叶问得胜有其巧合与机缘性,一场胜利不代表咏春拳必然胜过宫家武学,换言之,胜利都是一时的。

而赖清德与民进党的选情也是如此。从选战开始以来,赖阵营便不能放下“我们赢定了”的自负感,眼见自己民调一骑绝尘,便在政策论述上空洞到底;眼见蓝白分裂能瓜分政党轮替的民意板块,便只集中心力破坏“蓝白合”,而不重视其他危机。如今,赖清德的民调当然还是领先,但国民党的胜率已比之前垫底时上升不少,如果赖阵营依旧“只见眼前”,便会忽略“身后身”的重要,极可能在投票日遭遇意想不到的当头棒喝。

《一代宗师》中经典咏春对八卦一幕。(资料图片)

侯友宜: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最后是侯友宜,他不只是国民党有史以来仇恨值最高的候选人,也一度是这场选战中,最被讨厌的候选人,原因除了党内权斗,还有个人性格问题。

首先是国民党党主席朱立伦的胡乱操盘。基本上,朱立伦的宏观战略无误,侯友宜的温和立场、浅蓝色彩,有助吸纳中间选民,扩大国民党在基本盘外的得票,如今蓝营之所以猛轰民进党弊案,为的也是攻克这一板块,所以朱立伦确实预视到了选战倒数的攻防关键:对中间选民、浅蓝、浅绿的争夺。

但朱立伦错就错在,没有形塑侯友宜是蓝营、乃至非绿共主的氛围:还未正式提名时,侯友宜民调就是党内最高,但朱立伦并不直接征召侯,而是推出了“三阶段整合”战略,希望分阶段整合党内、郭台铭(泛蓝)、柯文哲(非绿)各方势力。

结果“郭侯相争”重演了2019年的“郭韩翻脸”,愿赌不服输的郭台铭四处放话“初选黑箱”、挖国民党地方派系墙角,导致侯友宜的仇恨值从5月开始急速升高,民调也持续探底,引爆了党内汹涌的“换侯”声浪,更让柯文哲见缝插针操作杠杆,想要试探“柯侯配”的可能。

鸿海创办人郭台铭(左)9月14日上午在张荣发基金会召开记者会宣布副手人选,“我将郑重邀请赖佩霞(右)女士担任竞选搭档,一起投入2024年正副总统选举。”赖佩霞在《人选之人》一剧中演出总统候选人。(郭台铭竞选办公室提供)

再来便是侯友宜个人的性格问题。在警界任职多年,侯友宜的办案成绩或许亮眼,却也因为公部门的长年训练,导致其性格保守内敛,不善宣传与营销,倾向服从而非开创,因此非常不适合担任选战主将,而是更适合当一个口令一个动作的行政官员,例如行政院长。

但因为侯的初期民调确实是党内最高,所以被提名参选总统也理出自然,只是接下来果不其然选战节奏一团乱,面对民进党的凌厉攻势毫无办法,侯友宜虽强调自己做事务实可靠,但这种口号在仰赖激情与表演的选战博弈中,基本上毫无加分效果,只能反向突显柯文哲的魅力,导致后者吸引了大批浅蓝与中间选民;且初期辅助侯友宜的朱立伦、金溥聪,在党内的仇恨值同样不低,也就导致了连国民党人自己都不期待侯友宜胜选,连基层想找柯文哲站台的诡异场景。

但随著选战时间拉长、局势变化,侯友宜做为公务员“服从内敛”的性格,意外发挥了作用:只要有适合的人带领、给建议,侯友宜不会太在意“被分权”,也不会太顾虑一己荣辱,所以最后在朱金协调下,成功说服支持郭台铭的“云林王”张荣味、“花莲王”傅崐萁等地方派系回流,撑过了7月全代会的风风雨雨,成为国民党正式提名的候选人;在“蓝白合”的谈判上,据笔者所知,侯友宜也是极度礼遇柯文哲,一度表示只要柯愿意合作,部会首长与不分区名单都可以商量,自己没有非谁不可。

11月24日上午,国民党总统候选人侯友宜(左)正式推出副手人选赵少康(右),两人赴台湾中选会登记。(Reuters)

最重要的是,在柯文哲反悔后,侯友宜同意了由赵少康担任副手、韩国瑜担任不分区第一名的辅选格局。这一安排当然可以提振国民党选情,因为赵少康既有媒体资源、又是议题制造机,韩国瑜则既有草根魅力、又有韩粉大军,不过这也意味著,只要侯友宜胜选,未来必定是与韩赵三人共治的局面,侯友宜当不了强势总统,因为韩赵两人的政治能量与魅力都高过侯友宜许多。但如前所述,侯友宜的公务员性格让他可以接受这样的安排,也适合这样的安排,而不会发生马英九与王金平争权、朱立伦机关算尽天下皆知的场景,事实上现在的选战操盘便已是如此:赵少康强势抛出了许多议题,也时常代表侯对外发言,但两人搭档还是相当融洽。

从民调一度跌至14%到如今回稳30%,侯友宜在这场选战经历的起落,不会比柯文哲少,只是发展的方向刚好相反。在《一代宗师》里,当宫宝森败于叶问、说出“叶先生,今日我把名声送给你”后,也以前辈之姿叮咛“希望你像我一样,凭一口气点一盏灯,要知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灯就有人。”而这便恰似侯友宜一路走来的姿态,虽是国民党仇恨值最高候选人,却也因此成为最耐打候选人,忍受著党内党外的漫天攻讦,最后等到了郭台铭退选深蓝回流、柯文哲崩盘浅蓝回归的一天,依据《美丽岛电子报》12月6日公布的最新民调,“侯康配”已在30到39岁领先“柯盈配”,而这一区间原本是柯文哲支持者的大本营。

《一代宗师》戏中金句多不胜数,其中“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想必仍教影迷印象深刻。(《一代宗师》剧照)

当然,这不意味侯友宜早就规划要下“一盘大棋”,在笔者看来,其民调回升更多是机缘与时势使然,但人生许多境遇本就如此。叶问之所以能发扬咏春,不是因为一早就有规划,而是1949年大陆政权改易后,叶问担忧之前加入国民党中统组织、担任上校队长的经历会连累家人,这才改名遁入香港、教拳维生,结果意外让咏春在香港发扬光大:先是在1968年成立了咏春体育会,又培养无数徒弟将咏春拳介绍到了欧美,其外甥卢文锦也至台湾教授咏春,令笔者在内的许多人得以一窥堂奥。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既是叶问的人生写照,也是侯友宜这次的选举境遇。2024年选战,大概是国民党史上最团结的时刻,因为所剩时间不多、也早已没有分裂本钱。据笔者估计,如果“侯康配”真的能赢,与“赖萧配”的差距也可能只在2%左右、25万票上下,但赢20%是赢、赢2%当然也是赢,过了选战的擂台,真正的挑战还在执政后。过手如登山,一步一重天,武学如此,政治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