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为早日走出疫情加速准备

撰文: 邓峰
出版:更新:

今年以来,笔者写过许多篇关于防疫的文章,其中的共同之处都是希望中国防疫能更加科学精准,不再一刀切、层层加码,不再过度防疫,学会“陶瓷店里抓老鼠”,尽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经济发展。笔者多次援引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的说法,“新冠抗疫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抱着咱就是不过了也要把病毒弄死的心态”,“凡是持久的,必是温和的与可持续的”。

因为笔者坚信任何政策措施若想持久有效,就必须经受现实和人心的检验,就必须因应现实的变化和民众的诉求进行调整。防疫的目的是为了人,是服务于人民的利益和诉求,不可本末倒置。只有始终把人作为目的,多设身处地为人民的利益和诉求着想,尽可能兼顾和保障人民的权益和自由,尊重科学和专业,防疫才能持久,才是人民所需要的。而从国家发展大局来看,中国越早走出疫情越好,为了这一天早日到来,为了更平稳地走出疫情,中国应加速进行与弱者共存的准备

最近中央公布二十条防疫措施,让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人看到中国渐次走出疫情的希望。这是好事和一种进步,更是当下中国社会应该凝聚共识和为之努力的方向。对于中国来说,躺平是不可取的,过度防疫同样不可取,最重要的是平稳走出疫情,尽快修复疫情三年以来造成的经济民生创伤,让经济再次腾飞,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才是王道和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那怎样早日平稳走出疫情?关键在于能否消除那些依旧害怕新冠病毒的民众的恐慌心理,能否加速准备与弱者共存,把宝贵的医疗资源用在最需要的民众身上,最大限度保护弱势群体。

今年3月,张文宏医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表示:“这个病毒的病死率已经很低很低,在已经实现群体免疫的国家,病死率已经低于流感。但是我们中国如果现在迅速开放,会引起短时间内大量人群的感染,即使再低的病死率也会造成医疗资源挤兑和社会生活的短暂休克,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我国现在高龄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中,相当高的比例由于害怕疫苗接种的副作用,还没有充分接种,一旦普遍感染,后果不堪设想。下阶段我们无论如何要对这部分人群做好保护。”

2022年4月25日,北京市朝阳区一处核酸检测点,工作人员在进行核酸检测的相关准备。(视觉中国)

他的说法是有道理。从最近中国各地的感染情况来看,尽管感染者数量连续多日都高达两三万例,但绝大多数是无症状感染者,重症率极低,说明新冠病毒的危害性明显下降。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中医专家张伯礼所指出的,当前的临床实践表明,新冠病毒造成的重症和死亡比例很低,这意味着新冠病毒的致病力减弱。

但新冠病毒对于未接种疫苗的老人或基础疾病患者仍然具有威胁,仍有许多人谈新冠病毒色变,担心老人和孩子,害怕出现长期的后遗症。他们主要集中于一些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但也存在于大城市中。为什么会发生郑州富士康员工徒步返乡事件?为什么石家庄民众会去抢购莲花清瘟?为何一些农村地区会采取封路、堵路、钉门等老方法来物理防疫?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有相当比例的民众依旧害怕新冠病毒,他们的恐慌情绪是真实存在的。若不能消除他们的恐惧,为老人或有基础疾病患者建立有效保护屏障,那他们依旧容易恐慌,进而可能造成医疗挤兑。

10月30日,郑州富士康港区内的返乡员工。(红星新闻)

笔者想以老家(湖北省黄冈市下面的一个县)的经验作为案例,最近那里因为出现疫情,包括乡村小路在内的许多路都被堵住,街道许多房门都被钉住,防疫的严厉程度超过2020年初新冠病毒毒性最严重时,明显不符合中央二十条措施的要求。

但出乎笔者意料的是,老家许多民众是支持这样的做法。一是因为农村医疗条件很差,医疗资源匮乏,农村主要只剩下老人和小孩,老人的疫苗接种率不高,许多老人都有基础疾病。

二是因为农村民众的公共卫生意识和公民素养比较差,许多人都没有防护的概念,亦没有居家隔离的意识。犹记得三年前武汉疫情大爆发时,那会病毒危害性那么大,但与武汉来往密切的老家,许多人根本没有公共卫生意识,依旧不戴口罩,整天往人多处聚集,忙于参加各种宴会、酒席和打麻将,后来直到政府强力介入和回乡过年的年轻人一再呼吁,情况才有所改善。最近老家疫情的出现,据说是因为有一家人从涉疫地区回来后违反居家隔离要求经常外出,把疫情传开。三是因为农村很穷,政府和民众都难以承受重症治疗费用。四是至今仍有不少人对于新冠病毒的认知还停留在三年前,认为被感染是很严重的事情。

2021年6月3日,广州越秀区青年志愿者队伍支援荔湾区广船鹤园小区防疫和物质派送工作。(人民视觉)

类似笔者老家的情况,在中国绝不是个例,甚至具有某种程度的代表性。毕竟,中国依旧是个发展中国家,有“6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们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中国实在太大,除了北上广深等少数繁华发达的一线、二线大城市之外,还有大量落后的小城市和农村地区。这也是为何对于新冠疫情的认知,在中国舆论场那么分化,不同群体之间仿佛置身于两个截然不同的平行世界。

从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发展大势所趋来看,当然越早走出疫情越好。但任何美好的想法都必须建立在复杂的现实之上,都必须平衡不同群体之间的诉求。中国若想平稳走出疫情,若想尽可能不引发医疗挤兑和社会恐慌,势必要消除相当比例民众的恐慌,引导他们科学认知毒性早已不同于三年前武汉疫情时的新冠病毒,在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增加医疗资源的投入,加速提升老人的疫苗接种率,为老人、有基础疾病的人建立保护屏障。

从目前形势来看,这项工作要加快进行,越快越好,以便于早点走出疫情,回归正常生活。在此过程中,中国要向过度防疫、一刀切、层层加码说不,将科学精准防疫落到实处,守住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就医和安全的基本底线,拿出真金白银为那些被疫情或封控影响的群体提供救济(比如延迟还贷和发放生活费),重建民众的信心和预期,全力拼经济,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