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观察|延迟退休江苏率先落地 中国两会会否给出方案
中国国务院网站公布《“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一天后,江苏省人社厅官方网站2月22日公布了新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施办法。
这份将从2022年3月1日开始施行的办法规定:“经本人申请、用人单位同意,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参保人员可推迟退休,推迟退休的时间最短不少于一年。”这是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个出台的关于企业职工延迟退休方案的省级官方文件。舆论关注,2022年中国全国两会是否会就“延迟退休”给出中央方案。
中国官方机构早在2008年就曾提及“等待条件成熟时延长退休年龄”,不过直到近两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2021年3月中国全国两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提出,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延迟退休正式进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目前实行的是强制退休制度,当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时必须强制退休,雇主有权利终止劳动者的工作。强制退休制度虽然便于统计和管理,但因为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不利于个体能力的发挥。并且这一规定制定颁布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也只有50岁左右。
2021年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有2.64亿,占总人口的18.7%;65岁以上人口约有1.9亿,占总人口的13.5%;“十四五”期间,中国老年人口预计将超过3亿人。联合国曾预测照此趋势,2050年中国社会的人口年龄中位数将达到49.6岁,即一半人口都将在50岁以上,老龄化社会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让延迟退休的政策调整需求日益迫切。
多年来,中国社会对于延迟退休的讨论从未停止,也从未达成一致意见。归根结底,延迟退休意味着个人要在工作上付出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精力,领取养老金的时间就此被延后,这直接事关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江苏人社厅推出的企业职工延迟退休方案,被认为是弹性退休的一种尝试,给予了劳动者在退休年龄问题上一定的选择权,使他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更适合的退休年龄。2022年的省级地方两会期间,多个省份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都提及了延迟退休问题:河南省提出,2022年要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作,“适度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陕西省提出,落实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中国中央政府谈及的延迟退休政策,重点应该在法定标准退休年龄往后推,目前中国中央政府尚未出台相关方案。2022年中国全国两会是否会给出延迟退休的中央方案?近日舆论纷纷聚焦于此。
人社部副部长游钧2021年曾明确,对于渐进式延迟法政策,将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充分吸收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凝聚社会共识,取得最大公约数,确保方案科学可行,平稳实施。
2月21日公布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并明确了延迟退休的3个年龄群体:即将达到原定退休年龄的60岁男性、55岁女干部以及50岁女工人,已退休人员不在范围内。但通知并未列出延迟退休的具体实施方案,只是明确,2022年将在部分地区启动试点。
由此,也有分析认为,今年的中国全国两会或不会给出延迟退休的中央版文件。毕竟,延迟退休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社会管理工程。中国中央政府或延续先地方试点后出台中央文件的思路处理延迟退休问题。如果按照5年的缓冲期来计算,延迟退休最快可能会在2027年全面实施。
目前除了江苏宣布延迟退休申请的启动时间是3月1日,全国其他省份则暂时没有公布延迟退休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