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双减”重创行业 过激整顿校外培训变“黑恶”?|封面故事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一方面要求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当中更有列明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
《香港01》推出“双减”政策专题,探讨其对中国教育造成的影响。炽盛的“补习班”文化会否在重拳监管下从此消失?家长与学生在未来将如何适应?
《双减意见》声称要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在一年内有效减轻、三年内成效显著。与此同时,教育部发布通知,明确校外培训学科类范围,体育、艺术等按非学科类管理。各地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审核把关,加强日常监管和监督检查。
由于力前空前强劲,在只闻楼梯响的阶段,《双减意见》就已引发环球股市震荡,至正式公布后更使在海内外上市的中国教育股一度暴跌,连带其他中国概念股亦受波及。(点击阅读全文)
例如中国最大规模英语培训公司新东方,其港股、美股股价先后“腰斩”。好未来亦如是,其在美股最高单日跌幅达70.47%,一度触发熔断。
“双减政策”出台后,外界大多都将焦点落在新东方身上,该公司随后亦有发出声明,承认“预期该等措施将对与中国义务教育制度学科有关的校外辅导服务产生重大不利影响”。而对于有谣言指新东方为规避政策,将推出索价达21.98万元的“公海集训”,集团总裁俞敏洪立即辟谣澄清。(点击阅读全文)
另一方面,辽宁、河北、贵州、广东、北京等多个省区市开始因应“双减政策”部署任务。以广东为例,早在《双减意见》发布前,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就已召开会议,省委书记李希、省长马兴瑞皆有份出席,会议要求“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作为其中一个试点,广州市教育局更联合市公安局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实地抽查校外培训机构。
图辑|广东佛山一间小学试点推出学生暑期托管服务
虽然《双减意见》措辞严厉、措施严苛,但似乎暂时未有在社会层面上产生即时效用。有内地传媒调查发现,校外在线教育培训仍然正常开展,部分课程甚至已爆满,亦未见有明显的退款潮。多数受访的培训机构均称有注意到新政策,但强调课程方面暂无变化,已购买课程仍能正常使用。
事实上,有专家意见认为,家长的需求过去若干年虽然是被校外培训机构培养出来,乃至演变成为“刚需”。故此,在落实“双减”政策时,必须面对并最大程度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的追求,而不是无视,甚至否定,否则资本必然会想尽办法去满足。(点击阅读全文)
更何况,学生之所以追捧校外培训,实际上与中国现今教育制度有密切关系。学生为获得更好的应试能力,结果被校外培训机构得以“利用”。应试能力在中国现今教育制度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是补习班的根本存在意义。
在香港和台湾,“去补习班”是许多人共有的青春回忆,香港有补习班名师林溢欣被传8500万天价挖角、台湾亦有一条享誉国际的“补习街”。但极度市场化的补习教育催生天价“名师”的同时,也引发反思。(点击阅读全文)
图辑|2021年全国高考拉开帷幕
只是情况失控后,此种专门以应试为导向的校外培训,就成为了学生的课外负担、家庭的经济负担,甚至扰乱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评论认为,“双减”政策”一时之间可能会引发一些家长的不理解甚至更大的焦虑,但久而久之后社会预期就会有所改变,被畸形教育市场激发的焦虑心态会得到缓解。(点击阅读全文)
但有一点值得留意,自从“双减”政策出台后,各地似乎正吹起一股矫枉过正的风气,例如有消息称广东、湖北宣布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纳入“扫黄打非”、“扫黑除恶”的专项考核,惹来舆论热议。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随后急忙发出声明,除了澄清上述消息的真确性外,亦强调校外培训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坚决反对任何污名化、非法化的行为。
平心而论,校外培训机构“无功劳都有苦劳”,虽然野蛮生长确有资本逐利的问题,但其亦有为社会贡献数以千万计的就业,过激整治方式显然与“规范”的初衷相去甚远,不宜“简单粗暴”,莫要陷入“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