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八佰》】“领导抗战”之争:习近平不提中流砥柱的玄机

撰文: 关岭
出版:更新:

抗战题材电影《八佰》在2019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撤档年余后,2020年8月21日开始上映。孤军《八佰》归来,扛起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电影市场“救市”大旗。惟本片还未公开上映,就已屡屡引起争议,在台海两岸、华人世界中备受关注。本组议题针对外界舆论对《八佰》的反应,从史实、史观、影视产业、话语权、意识形态、历史争论以及当代日本对侵华的态度等几个面向,进行讨论。

2015年9月3日,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新华社)

随着抗战题材电影《八佰》的上映,关于淞沪会战乃至整个抗战的历史迅速成为热点话题,围绕《八佰》的争议由此而生,在台海两岸、华人世界中备受关注。批评者认为《八佰》美化国军抗战,支持者则表示《八佰》尊重历史。

抗日战争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记忆与情感纽带。然而,由于紧随抗战的国共内战造成两岸分治,“一个抗战,各自表述”也随之而来。

大陆方面,在毛泽东时代,一直宣传抗日战争由毛泽东和中共领导,改革开放以后,则强调中共是抗战的“中流砥柱”。台湾方面对此不予承认。马英九在任台湾总统时就曾公开表示,“中共曾参与抗战,我方从不否认;但中共并非居于领导地位,而是辅助地位,也是事实。”

抗战题材电影《八佰》上映,在舆论场引发不少争议。批评者认为《八佰》美化国军抗战,支持者则表示《八佰》尊重历史。(多维新闻刘洋制图)

在外界看来,《八佰》争议的背后,其实是两岸(原先是国共)的“领导抗战”之争,这种争议从官方延续到民间。这恐怕也是《八佰》去年遭撤档,今年上映但仍遭一些倾向民族主义的大陆青年(小粉红)以及左派人士反对的根本原因。

中共是抗战“中流砥柱”的说法,首次出现在毛泽东为中共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吿《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指出:“三次革命(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内战和抗日战争)的经验,尤其是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

在报吿中,毛泽东还提出“两个战场”的概念,即国民党战场和解放区战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强调中共的军队“已经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主力军”,并指责国民党“消极抗日”。

抗战即将结束时,“胜利果实应该属谁”成为现实的利益之争。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演讲《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时又批评蒋介石“摘桃子”,抢夺抗战胜利的果实。他说:“蒋介石蹲在山上一担水也不挑,现在他却把手伸得老长老长地要摘桃子……我们说,你没有挑过水,所以没有摘桃子的权利。我们解放区的人民天天浇水,最有权利摘的应该是我们。”

后来,毛泽东关于国民党“消极抗日”和蒋介石“摘桃子”的说法,成为中共宣传抗战的正式文本,广为流传。

自1949年至今,中共先后举办六次国家级纪念抗战胜利大会,分别在6周年、20周年、40周年、50周年、60周年和70周年时召开。关于中共在抗战中的角色和作用,纪念大会先是强调中共领导抗战,后来凸显中共是“中流砥柱”。

1951年,纪念抗战胜利6周年大会主席郭沫若在开会词中说:“有了毛主席(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能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96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在纪念抗战胜利20周年大会讲话中也说:“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抗战,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中国近代史上反侵略战争的第一个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剪影:从七七事变到日本投降

+1

20世纪80年代,中共改变对台政策,从解放台湾改为争取和平统一,海峡两岸关系缓和。在这种背景下,中共开始承认国民党的抗战功绩,陆续推出不少关于国民政府和国军抗战的史料、著作和影视作品。

北京第一次展出张治中、佟麟阁、赵登禹、李宗仁、郝梦麟、谢晋元、戴安澜、武士敏、张自忠等国民党著名抗日将领的照片。中共喉舌《人民日报》多次刊文介绍谢晋元和八百壮士。反映国民党抗战的电影《血战台儿庄》于1986年上映,审片时未作任何删改。但中共是抗战“中流砥柱”的说法,也在这时取代中共和毛泽东领导抗战之说,成为大陆官方宣传抗战的主旋律。

不过,当时的中共领导层也特意降低调门。1985年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在讲话中就没有提“中流砥柱”,而是强调“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对于抗日战争和抗战胜利后的局势发展作出了科学的预见和有力的指导。”

后来,在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60周年时,时任中共最高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都强调中共是抗战的“中流砥柱”。2010年,北京举行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座谈会,继续称中共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抗战胜利之后:重庆谈判的破裂

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中共第一次举行纪念抗战胜利阅兵。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的讲话未使用“中流砥柱”一词。不过,由于这次阅兵邀请了不少外国领导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负责人等外宾出席,习近平的讲话十分简短,主要对外,未提“中流砥柱”或许并不代表中共对抗战的立场有变。

两年后,2017年,大陆教育部要求修改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面对外界质疑,《人民日报》刊文《确立“14年抗战”的重大意义》,毫不讳言地称此举“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台湾陆委会当时表示,大陆方面应客观看待、正确面对抗战的完整史实,不要刻意扭曲或抹煞。

今年9月3日,又将迎来抗战胜利75周年纪念日,按照惯例,北京预计将举行座谈会纪念。恐怕还将继续强调“中流砥柱”。而只要海峡两岸得不得和解与统一,两岸官方与民间的“领导抗战”之争仍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