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是“男人奖”?历年女性获奖仅占整体6% 遴选机制惹争议
2021年诺贝尔奖从10月4日起陆续公布获奖名单,但这个举世瞩目的奖项近年因得主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衡而引发争议。自1901年首度颁发以来,超过900位个人得主中,居然仅有57名女性曾获诺贝尔桂冠加冕,约占6%,科学领域的女性获奖者更是凤毛麟角。#MeToo运动在2017年延烧至诺贝尔文学奖的遴选单位瑞典学院,更导致当年文学奖延后一年颁奖,在性丑闻风暴余波荡漾下,诺贝尔奖遴选机制也再度面临检视。今年的诺贝尔颁奖典礼上是否能看见女性身影,也成为外界关注焦点。
(编按:根据诺贝尔网站最新资料,1901至2021年间,有58位女性得奖。)
科学领域 女性缺席
细究诺贝尔奖各奖项的性别比例,这57名跻身最高荣誉殿堂的女性,大部分是获颁和平奖(17人)及文学奖(16人),化学奖及物理学奖分别只有7名、4名女性得主。自1968年起增设的经济学奖,只有美国政治学家欧斯壮(Elinor Ostrom)与美国经济学家杜芙若(Esther Duflo)分别在2009年与2019年成为女性获奖者。
诺贝尔奖科学类奖项得主的性别差距如此巨大,有论者认为是女性在高等科学领域的代表性本就不足,美国物理联合会(AIP)2014年曾表示,在物理学正教授的层级,只有10分之1由女性学者担任。但也有人批评关键在于由终身教授(tenured professors)所把持的提名机制,鼓励女性投入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英国组织“Stemettes”的创办人伊玛费顿(Anne-Marie Imafidon)说:“这些人并没有把女性视为潜在的提名对象,而假定女性是‘负责记笔记且很快就要去生小孩的人’。”
至2015才有首位华人女性获奖 点图放大浏览历年部分得奖女性▼▼▼
物理学奖得主清一色男性 是女性物理学家不够格?
摊开历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奖名单,100多年来216位得主中,仅4位女性列名其中,分别是1903年获奖的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礼(Marie Skłodowska-Curie,通常称为玛丽・居礼或居礼夫人)、相隔50年后于1963年得奖的德裔美籍物理学家格佩特—梅耶(Maria Goeppert-Mayer),自此之后超过半世纪的时间,再没有任何女性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殊荣,直到加拿大科学家史崔克兰(Donna Strickland)与美国天文学家吉兹(Andrea Ghez)分别在2018年与2020年摘下桂冠。
《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曾在2013年撰写一篇题为〈十二月:女人与诺贝尔物理学奖〉(December: Women and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的报导,介绍在这个阳刚的科学领域中因性别而不受青睐,与奖项失之交臂的优秀女性物理学家。文中所提及的遗珠之憾,包括发现暗物质的天文学家薇拉・鲁宾(Vera Rubin)、曾三度获提名的“原子弹之母”迈特纳(Lise Meitner),而被称为“中国居礼夫人”的吴健雄即便成就卓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桂冠,也只落到其同事李政道与杨振宁头上。
“居礼夫人”的正名争议在近日在国内引发论战,提到女性诺贝尔奖得主,第一个出现在脑海的身影就是玛丽.居礼。尽管她的成就如今无庸置疑,但她在研究上的贡献最初仍得由男性认可才算数——1903年,在玛丽的丈夫兼同事皮耶.居礼(Pierre Curie)明确表态,除非玛丽和他一同获奖,否则他将拒绝领奖的坚持下,才让玛丽.居礼写下历史新页,成为史上首位获得诺贝尔奖(1903年获物理学奖)、更是目前唯一1位拥有两座诺贝尔奖的女性(1911年获化学奖)。居礼夫妇共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钸”和“镭”,开创的放射性研究对后世影响深远,两人的女儿伊雷娜.居礼(Irène Joliot-Curie)延续父母的衣钵,从事对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在1935年和丈夫共同获颁诺贝尔化学奖,也和母亲成为史上唯一一对诺贝尔得主母女档。
【延伸阅读】2021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雷萨:菲律宾独媒Rappler健笔 杜特尔特眼中钉(点图了解更多)▼▼▼
改变世界的女性
纵使进展缓慢,诺贝尔奖的女性得奖人,确实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以每20年来计算,从1901年至1920年共4名得主,到了2001至2017年,已增加至19名。2009年有5位女性获奖,是史上最多的一年。虽然大多数奖项仍由西方白人男性所囊括,但近年来,尤其在和平奖的颁发,获奖者所属的族群或性别都更加多元。伊朗人权律师希琳.伊巴迪(Shirin Ebadi)在2003年摘下诺贝尔和平奖桂冠,是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伊朗人与穆斯林女性,伊巴迪毕生为伊朗的人权、女权、儿童权益奔走,更在2009年遭政府强制没收奖座,被迫流亡英国至今。2011年,发起赖比瑞亚妇女和平运动的葛波薇(Leymah Roberta Gbowee)和同样来自利比利亚、成为首位非洲国家民选女总统的瑟利夫(Ellen Johnson Sirleaf),以及也门人权活动者卡曼(Tawakkul Karman),三人共同以“非暴力抗争的方式争取女权及参与和平建设”的理由荣获和平奖肯定。
2014年,在巴基斯坦推动女性受教权的少女斗士玛拉拉(Malala Yousafzay)获颁和平奖,以17岁之龄成为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而中国的屠呦呦则从传统中药方内发现抗疟疾药“青蒿素”,以疟疾研究的贡献在2015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亚洲及华人女性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得主。但在2016年、2017两年间,女性诺贝尔奖得主却迎来挂零的尴尬局面。诺贝尔奖基金会副主席汉森说:“我殷切盼望有更多女性被提名,好让她们能被列入考虑。”他表示,诺贝尔奖基金会已经写信要求提名人,确保在提名时不会有人因性别或族裔、国籍而被埋没,期盼在明年有所改善。
瑞典学院爆性侵丑闻 文学奖暂停颁发
2017年11月,18名女性受到“我也是(#MeToo)”运动的启发,公开指控瑞典学院(Swedish Academy)院士弗罗斯滕松(Katarina Frostenson)的丈夫阿尔诺(Jean-Claude Arnault)在1996年至2017年多次性侵得逞,并利用权势与人脉要胁,逼迫受害者噤声,受害人包括瑞典学院成员及家属。在这起性丑闻爆发后,为了抗议瑞典学院的消极作为,3位瑞典学院院士在4月宣布辞职,弗罗斯滕松与瑞典学院常务秘书长丹纽斯(Sara Danius)也在同月宣布辞职。
瑞典学院自1901年起负责评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依照规定,每年由其中5名院士组成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负责筛选当年度得奖者名单,最后交由18名院士全体投票决定,至少有12名院士参加投票才算有效。
【延伸阅读】中国最传奇大学 朱自清钱穆当老师 出过国家领导人诺贝尔奖得主(点图了解更多)▼▼▼
【本文经《风传媒》授权转载,原文:诺贝尔“男人奖”?历年仅57位女性获奖……2021年诺贝尔奖女力能否现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