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30年的日本 何以仍挥不去低生育魔咒?
日本厚生劳动省日前发布2020年人口数据,全国出生的婴儿总数为840,832人,创历史新低,较前年减少2.8%。此外,去年的结婚宗数亦下跌12%,同样刷新战后最少的纪录。
面对疫情导致的经济隐忧、封城令男女间见面和约会的次数减少,暂缓结𦈏或生育的日本人越来越多,短期内低生育率的情况恐会进一步恶化。走过30年低生育潮的日本,为何至今仍未走出“少子化”的困局?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日本经已面临低生育率困扰,当局持续推出不同的政策措施希望鼓励国民多生育,惟成效始终不彰。2005年,当地的生育率更跌至1.26的低谷,其后缓慢的回升,十年后回升至1.45水平,唯自2007年起,日本全国的总人口就不断下降。迟婚、难以兼顾育儿和工作等因素,令当地的生育率无法摆脱“少子化”泥沼。
从最新的数据还可见,29岁以下女性较其他年龄层妇女的生育率显著下降。总生育率下降至1.34,较前年低0.02,是连续第五年下跌,亦是自2007年以来最低水平。当局预测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的数据有机会进一步下降。日本综合研究所的高级主任研究员藤波匠估算:“2021年的(婴儿)出生数很可能跌破80万人”。
许多学者早已指出,日本低生育率的主因是因为当地低迷的经济影响到女性的生活。国家经济长期陷入停滞,导致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劳动市场。然而,日本女性仍旧得担起传统打理家头细务的角色,包括照顾子女、洗衣煮饭等。此一发展趋势使得许多妇女的心态改变,不婚女性的比率达历史新高。
曾任少子化特命大臣的前厚生劳动相柳泽伯夫认为,日本的少子化对策一直未能产生效果的原因,是东京政府只顾作中央统筹,却忽略地方层面如何具体执行和落实政策,令相关政策无法充分开展。
另一个原因是,虽然年轻人是应对少子化问题的重要关键,惟日本政府并没有出台任何措施为此一阶层创造稳定的工作岗位。现时,估计有四成年轻人是非正规雇用的雇员,在就业不稳定的状况下,无可避免影响或阻延了他们结婚和生育的决定。
如今,日本是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接近三成人口超过65岁。日本人口在2017年达到1.28亿的峰值,如今少子化对策长年没有取得进展,估计今后人口只会持续减少,预计本世纪末将下降到不足5300万。未来,乡郊人口难免再下跌,更多地区会出现空置和荒废。
“催生”不彰 宁“毛孩当孩子养”?
日本现时的育儿支援可说也是多方位,首先有育儿支援的立法,确立国家、企业组织、国民的义务和责任。育儿方面,具体的措施包括有社区育儿支援、延长托儿时间、完善幼儿医疗和健康支援、生育支援如免费产检、育儿补助金、产假制度等。此外,还有减税、儿童津贴和儿童学习支援等。
至于就业方面,政府要求企业保证重新雇用生孩的女性职员、增加育儿津贴、还有提供留职支薪的方案,让女性职员可在育婴假期间领取四成工资,还有促进男士参与育儿的方案,让男性也可参与育儿工作,减低妨碍女性因生育而难以重投职场的因素。
可惜,上述的政策未有大大扭转低生育的情况,如今一场新冠疫情还可能“帮倒忙”。越来越多的日本家庭饲养猫狗或特别的宠物。宠物的数目不断上升,这或许多少反映日人少生、不生,以至“毛孩当孩子养”的趋势。
现时,据日本宠物食品协会的数字,全国有约2000万登记的猫狗,单计去年便增加了6万只。日本宠物食品公司Pet Planet高层Chris Dunn表示,自去年四月首次紧急状态以来,当地宠物相关的需求便直线上升。他说:“去年销售有显著增幅,可以清楚看到更多日本人饲养宠物,而且他们很乐意花钱,为毛孩提供最好的食物。”
他认为,宠物销售的上升,很大程度是因应疫情的原故。日本人多了时间留在家中,容易感到沉闷和孤独,渴望要找到伴。
由于饲养宠物的日本人许多都是中产人士,故很舍得花费,当地宠物店因此引入许多林林总总的商品,由雨衣到各式各样的衣服、狗带、颈圈、玩具、床等基本物,还有近年最受欢迎的产品是用于带宠物去公园的“婴儿车”。
Chris Dunn指出,日本近年亦多了人想饲养特别和另类的宠物,他说:“或许是出于竞争的心态,日本人不再满足于拥有一只狗,故他们开始购买非常昂贵的鱼、稀有的爬虫类或鸟类。”
苦无对策 促生育靠AI“不求人”?
对抗“少子化”多年,日本政府似乎尚未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当局最近决定透过AI人工智能,为国民作婚姻配对,希望促进婚姻和组织家庭,从而提高该国不断下降的出生率。
由今年开始,日本政府将向地方政府提供20亿日元(约1.42亿港元)的补贴,资助现有及新增的人工智能配对相亲项目。目前,不少日本企业也有提供婚介服务,唯透过科技作更深入分析的却不多,而且一般现有的智能系统功能有限,仅能考虑收入、年龄等简单指标,而且只有完全匹配的情况才有结果,故目前效用并不大。
日本媒体表示,当局的资金可以使地方政府有能力引入更昂贵更先进的系统,可以分析兴趣嗜好、价值观等因素,为日本男女作出更好的配对。
不过,日本天普大学社会文化和医学人类学家Sachiko Horiguchi认为,相比补贴人工智能婚配服务,政府其实还有更好的方法来提高出生率,例如是帮助低收入的年轻人。她指出,低收入水平与日本年轻人对婚姻和家庭失去兴趣相关,她说:“如果他们本身对约会不感兴趣,即使系统为他们配对也很可能没有用。如果我们真的要依赖科技,让AI来接管家务或育儿任务可能更有效。”
诚然,日本政府虽很早便展开少子化对策,唯在关键问题上却不见应对措施。当地人早已明确指出,日本缺乏对在职母亲的支持,社会强烈希望女性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承担所有的家务并抚养孩子。
政府近年虽鼓励更多女性从事全职工作,但社会上的性别差距却越来越大。2019年世界经济论坛的性别平等报告中,日本在153个国家中排名第121位,比前一年下滑了11位。由此看来,与其用AI作婚配,当局未来应更积极改善性别平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