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2010年代 细数影响世界的十个关键词
十年弹指一挥间,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来到了尽头。这是一个怎样的十年?这是躁动的十年,也是变革的十年。这是新概念、新科技产品、新名词层出不穷的十年,新旧交替,虚实相间。给这个十年,小编精选了十件影响世界、影响你和我的十件事。
【1. 穿梭机】再见,穿梭机👋 太空运载工具的新一页
2011年7月21日,当美国阿特兰蒂斯号太空穿梭机完成最后一次国际太空站任务返回地球后,这项进行了三十年、共135场任务的太空运输系统计划(Space Transportation System,STS)正式告一段落。
制造穿梭机的原意是希望透过廉价、简单而安全的方式探索宇宙。穿梭机不但是搭载卫星、太空望远镜等大型物品上太空的最佳工具,亦是往返和组装国际太空站的主要功臣。然而,其预期费用和寿命出现重大偏差,安全性亦存在重大缺陷,曾发生过两次致命灾难,包括挑战者号及哥伦比亚号空中解体。
虽然穿梭机完成了多项探索太空的壮举,如实现太空漫步、发射和配置卫星及建立国际太空站等。但由于美国太空总署(NASA)希望将资源投放在新项目,如新一代太空载具“猎户座太空载具”,故不得不停止投放每年40亿美元的穿梭机项目。穿梭机毕竟是冷战时代的产物,是为了抗衡前苏联的载人太空船而展开的太空竞赛而生,如今完成历史任务,成为博物馆的历史珍藏,意味着人类将要翻开探索更遥远太空的新一章:下一站火星。
目前,三位亿万富豪各自投资于太空项目,贝佐斯(Jeff Bezos)的Blue Origin、布兰森(Richard Branson)的Virgin Galactic,还有马斯克的SpaceX都在研发以火箭搭载太空舱的方式,减低太空旅行的成本,长远或以月球或火星为目的地。
【2. 南苏丹】唯一诞生的新国家 争扎于死亡边缘
在经过数十年漫长的苏丹内战后,位于非洲东部的南苏丹共和国于2011年7月9日终凭98.83%支持度通过公投,宣告脱离苏丹共和国而独立。在国家独立的庆典仪式上,共有30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代表出席,包括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这个全球最年轻的国家先后成为了联合国、非洲联盟、东非共同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集团等的成员国,2012年7月还签署了以人道原则规范战争行为的《日内瓦公约》。这个以黑人为主的国家,国内基建相对原始,大部份人倚靠传统农业和畜牧业为生;多数人信奉泛灵论,少数信仰基督新教、天主教、科普特教派和伊斯兰教等宗教,有别于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以阿拉伯人为主的苏丹共和国。种族与信仰的差异,是南苏丹从苏丹分裂出来的主因之一。
作为全球最落后国家之一,这个东非国家曾因丰富的石油库存而一度令人憧憬,希望能创造出一个兼具民主与经济富强的奇迹。然而,持续至今的内战估计令南苏丹有数十万人死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对本已百废待兴的经济无疑是打击至深。国内64个部族,包括最大的丁加族和努尔族之间的矛盾仍未纾缓。
2013年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和研究机构“全球化指数”公布的全球“失败国家指数”(Fragile States Index)排行榜中,南苏丹以112.9分位居榜首,该国因内战而引发的“人为饥荒”等灾难及因独立而触发的矛盾,值得日后新成立的国家高度警惕。
【3.断舍离】打入西方的反物欲思潮 敌不过资本主义?
“我的任务是通过收拾房屋,让世界怦然心动。”这句经典台词出自日本“收纳女王”近藤麻理惠,她的真人骚节目于2019年初登陆网上串流平台Netflix,在欧美国家引发一轮整理收纳热潮。这位个头娇小的35岁女性,似乎真的向西方世界大施魔法:伴随节目热播,美国出现数以千计“整理专家”(professional organizer),英国慈善商店也突然获得大量物品捐赠……
“怦然心动的整理魔法”背后,离不开一个已有数十载历史的极简主义理念—“断舍离”,即断绝无用之物、舍弃身边多余的东西、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断舍离”由日本瑜伽导师冲正弘于1979年提出,最初用来指导人们抛弃坏的习惯。2009年,日本整理收纳专家山下英子出版同名书籍,将“断舍离”由精神延伸至实用层面。次年,这一词汇入选“新语 · 流行语大赏”后补,自2010年代初起便成为红遍日本的文化思潮。
过往西方本土的极简主义风潮,大多以动物、环境保护为驱动力;“断舍离”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主张人能够通过摒弃过度物欲,实现对人生、精神世界的改造和“排毒”,带有修禅、反消费主义,甚至反资本主义的色彩,与西方社会主义回潮不谋而合。再加上欧美的千禧一代在消费上比父母辈节俭,也令“断舍离”理念更容易被接纳。
不过,“断舍离”思潮走出日本国门后,难保不会被西方的商业文化反噬。例如2019年11月,近藤麻理惠宣布推出自己的品牌网店,售卖中高端家居用品,似乎与反物欲背道而驰。或许在未来,“断舍离”本身也将被打造成一种商品。
【4. 人脸识别】罪犯者的噩梦 还是奥威尔式监控?
2017年9月12日,苹果公司发布iPhone X,这是第一部采用原深感测镜头(TrueDepth Camera),以Face ID解锁的苹果手机。用家只需到各大便利店,就可以Face ID识别身份的Apple Pay支付账单,以及管理银行户口。三星(Samsung)等智能手机龙头也推出了具备人脸识别功能的手机。随着“刷脸”技术已普及到我们的掌心之中,其成熟程度、私隐问题诱发深思。
说到全球最广泛应用人脸识别的国家,非中国莫属。支付宝和微信分别在这两年推出了自家最新的人脸识别程式“蜻蜓”和“青蛙”,应用于零售的“刷脸支付”服务。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2017年制作了一个关于中国人脸识别监控系统的专题,探讨中国公安机关如何通过遍布每条街道的监视系统,再配合人脸识别的大数据、身份证资讯,追溯某人的过去行径,记者更亲身测试系统,结果仅七分钟便被警察截获。2018年,歌手张学友在内地举行了233场巡回演唱会,公安机关便透过设在会场内的人脸识别系统,于全国各地捕获数了十名干犯不同罪行的通缉犯。
一方面,你可以说,人脸识别系统有助维持治安,令罪犯无所遁形;另一方面,这个系统的强大也让人们惊觉:当局几乎可以全天候无界限地监控每个人的行踪,个人私隐荡然无存……
无可否认,人脸识别系统已渐受各国政府青睐:印度政府计划建立一个可供各地警方互通资讯的中央平台,利用遍布全国的监控镜头及人脸识别系统,打击罪案;澳大利亚悉尼机场和韩国仁川机场亦已试行人脸识别通关系统;日本则计划在明年东京奥运引入系统,辨别权限人士。
【 5.电子奶嘴】板脑变保姆 育成坐着不哭的新一代
今天,在食肆、交通工具或公众场所等,不难发现成人们各自忙着食饭或倾谈的同时,身边的年幼小孩独自透过手机来“送饭”或自娱,仿佛一个“温馨和谐”的景象。
2010年代最令家长又爱又恨的新事物可能是它—“电子奶嘴”。因应智能手机普及和第四代行动通讯技术(4G)的广泛应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发展出一个崭新功能:就是取代传统奶嘴,成为防止幼儿“扭计”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故名之。
虽然“电子奶嘴”为无数繁忙而手忙脚乱的父母解决了日常难题,但专家指出,幼儿若长期使用“电子奶嘴”或损视力及语言能力。美国儿科医学会甚至建议应该避免18个月以下的幼儿使用,即使在家长陪同下,2至5岁幼儿也不宜每天观看多于一小时的节目。
点击图片,解开其余五个关键词:
上文节录自第195期《香港01》周报(2019年12月23日)《从股东至上到持份者优先 美政商精英能纠正资本主义?》。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