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卡历史】盛行源于英国邮政改革 寄出爱意也传递恨意?
情人节起源于纪念1700多年前古罗马天主教圣人华伦坦(Saint Valentine)的悲壮事迹,不过民众开始流行庆祝情人节,则是很多年之后的事情,且与情人节卡的盛行有关。
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至1901年),因为一次邮政改革促成情人节卡流行,愈来愈多人把自己对爱侣的心意写在卡上并亲手寄出。结果情人节卡的普及,慢慢让现代人主动庆祝情人节。
有趣的是,当时不单有情人节卡,更有完全相反的“毒舌卡”,让民众也可以向仇人传递恨意。
在18世纪左右,愈来愈多人在情人节当天写信和写纸条,那时候人们会在普通的纸张上写上浪漫的文字,送给心爱的人。
大约在1820年代,专门为情人节制作的卡片推出市场,它们一般是由普通白纸制成,配上有彩色图案,纸张的四边附有漂亮的压花,也有配上蕾丝和布料的款式,手工非常精美。情人节卡可以折起,盖上蜡印后便可寄出,当时在英美之间逐渐流行。
在19世纪中期交通尚未发达时,邮寄是一项奢侈的“消费”,例如要从伦敦寄一张纸到爱丁堡,就需支付多于一名普通工人日薪的金钱。
英国一名邮政官员希尔(Rowland Hill)发现,当时邮费是以距离和纸张数量计算,收费昂贵也不方便。他后来提出以重量为单位计算邮费,并且发明邮票,促成现代邮务的诞生。
1840年,英国皇家邮政公司(Royal Mail)推行“统一便士邮资”(Uniform Penny Post)政策,列明如果在大英帝国境内寄出不多于半安士的邮件,划一收费为一便士。
民众除了可用廉宜价钱寄信外,也大大提高他们寄情人节卡的意欲。此后,情人节卡便大量生产,情人节寄心意卡亦开始普及。据统计,1871年就有多达120万张情人节卡从伦敦的邮政局寄出。
↓点击下图放大图辑,看更多浪漫情人节卡↓
“毒舌卡”应运而生
情人节卡风头一时无俩,然而现实上不是每个人都有情人,那么他们又可以寄什么呢?
所谓“爱”的另一边是“恨”,人们既然没有情人,也可以选择寄给仇人,或者借机拒绝“狂蜂浪蝶”,因此情人节“毒舌卡”应运而生。
维多利亚时代有一些称为“Vinegar Valentines Card”(醋味情人节卡),专门用作恶意中伤收件者,卡片大多具有嘲讽和滑稽的成分,附有讽刺的配图,甚至侮辱性的诗句。
人们匿名方式寄给他们仇家表达愤怒,收件者似乎只得“硬食”这份怨气。而根据当时的邮务政策,寄件者还可以选择收件者支付邮费;收件者在浪漫的情人节被人吐糟一番,还要自己“倒贴邮费”,心中不忿可想而知。
↓点击下图放大图辑,看更多“毒舌卡”↓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