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内房“好日子一去不复还” 路劲单伟彪︰新现实是怎去生存

撰文: 许世豪
出版:更新:

近年内地加强对各行业的调控及监管,特别是内房行业,限价、限购及“三条红线”下,不少内房商陷入困境,更多开发商出现债务违约风险。在内地及香港均有不少房地产项目的路劲基建(1098),主席单伟彪接受《香港01》访问时认为,受制中央的措施,内房商已经由“发展商”变成“制造业”,更明言未来两年内地房地产市场将会好难做。

单伟彪认为,内地推出多项限制措施令房地产行业的经营者,由发展商变成“制造业”。(苏炜然摄)

内地限贷、减债政策下,土地拍卖频现“流拍”,民企一度“躺平”,有业内人士更形容房企“高增长、最好景年代已结束”。单伟彪指出,由于内地推出多项限制措施,内地房地产这个行业最大转变是由发展商变成“制造业”,“内房限价,投地又有限制,两者中间(利润)空间有限,所以要做得快啲,做得平啲......慢慢变成一个制造业,而唔系发展商。”

现时“三条红线”影响逐渐浮现,负债水平高的房企资金压力爆煲,多家房企先后出现债务违约。单伟彪指,爆煲的结果不外乎公司被收购,或要“缩表﹙资产负债表﹚”,“拎啲存货卖晒佢,借贷咪少咗。过程一定会卖多啲,而且要卖平啲先卖得走,变咗我哋未来两年嘅对手,佢赚少啲,甚至唔赚钱都要买晒佢(项目),就系为咗还债。”他估计当出现债务违约的内房被淘汰或被收购后,市场才有可能回到较正常状态。

竞争对手或“劈价”促销

面对竞争对手将来或“劈价”式促销,单伟彪坦言未来两年将会非常困难,应对方法亦只能回到基本,“做工做好啲、快啲,质素好啲、周转快啲,销售渠道要不断谂新嘢。基本功好过人哋系唔洗惊,长期一定赢,但你基本功唔好,点都输。”

对于内地同业多年来均以“债冚债”方式去经营, 单伟彪认为,这种方式在过去十多年来一直可行,“ keep the ball rolling,对佢嚟讲呢个形式非常啱。”惟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演变仍今天的情况,“ 佢要依靠系‘样样顺利’,卖楼要顺利,发债顺利,钱可以返嚟。”

内房企业多年来均以“债冚债”方式去经营,惟只要其中一环出问题就会演变成今天局面。(资料图片)

有港商“抽身”离场

反观本港发展商,经历多次金融危机后,开始未雨绸缪,“知道一定会发生,只系唔知几时,所以借贷特别低,(持有)100亿借30亿左右,你(内房)100亿借400亿,所以点解稳阵程度一定系香港发展商好。”但内房“债冚债”经营又是否错误?他坦言没有所谓对与错,“啱唔啱,只系因时制宜。”

财务稳健的房企未有受今次调控措施影响,但部分港商似乎有意“抽身”离开,好似九龙仓(0004)于去年8月,就表示看淡内地住宅市道,个别项目不再有利可图,过去两、三年都没有买新地皮,短中期会将内地卖楼收益投放香港市场。

单伟彪认为,港商抽身离场,主要是觉得“游戏已经唔同咗,宁愿唔做”,又笑言“我哋突然变咗外资内房商第一,边有可能?(路劲)喺香港排第九、第十都未到,其实就系因为佢哋唔做。”据公司网页介绍,路劲基建已经连续九年成为“外资房地产开发企业”第一位。

单伟彪指,港商抽身离场,主要是觉得“游戏已经唔同咗,宁愿唔做”。(苏炜然摄)

楼价太高 对国家没好处

翻查资料,路劲于2016年开始,亦投放资源于本港房地产市场,最近的大型项目正是路劲伙拍平保(2318)及港铁(0066)合作发展的黄竹坑站港岛南岸第一期晋环。

“(以前)国内几千万都买到地,做做下发觉国内同香港嘅地价都已经差唔多,香港有得做就做。”单伟彪解释回港发展的原因,但重申,公司基本大方向都是继续在内地发展。“一是在港费用及贷款均不能在内地项目中入帐, 对公司来说是不利,另一方面过去本港地价太贵,公司只能在内地发展。”

说到底,港企离场、内房陷债务违约风险等,全因规则已改,这一切就要从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要落实“房住不炒”、“共同富裕”概念开始说起。单伟彪表示,现时内地楼市与香港差不多, “一般大学生负担唔起,长期落去对国家冇好处,大部分收入去还房贷,你冇咩钱洗?咁推动唔到经济。”

有意收购内地个别房地产项目

因此,与整顿内房一样,内地近年同时整顿科技企业、教育行业及演艺行业,目的都是要达至社会公平,“顶尖嘅嘢比有钱人霸晒,社会冇流动性。”因此相信调控措施将会长久,但中国人“砖头保值”心态亦不会改变,房地产市场始终都会存在,“(房企)要接受现实,以前嘅日子系一去不复还,新现实就系你点生存?”

虽然有行家抽身,但他认为只要计算清楚的话问题不大:“以前犯错,其他地方都可以抵销到,房价起咗,啲错都冚得住;依家冇得升,限住咗,成本控制要更谨慎,赚嘅(钱)可能有限,但国家都会俾你赚,冇得赚嘅话,揾边个做?”他透露,路劲未必有能力收购其他企业,但会考虑购入个别项目,惟目前仍在讨论阶段,有消息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