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保险业发展一面倒 寿险占九成 黄子逊:已到了“危机关头”
《逃犯条例》引发的政治风波延烧大半年仍未见平息,本港经济步入寒冬边缘。除了零售及旅游业首当其冲,保险业亦因内地旅客数字急跌而遭受重击。但示威造成的冲击,或许只是保险业发展失衡的表面病征。
在保险业历练多年的黄子逊,身兼亚洲保险及虚拟保险公司Avo的行政总裁,同时是金融发展局董事会成员,为行业长远发展而四出奔走。她慨叹,近年人寿保险业务增长蓬勃,掩盖了一般保险业务停滞的真象,导致商机及人才不断流走,形容本港保险业发展已走到了“危机关头”。
本港示威浪潮不断,根据保监局数据,上半年由内地访客带来的长期业务新造保单保费为263亿元,占整体新造保费高达26%,但随着示威浪潮于下半年愈演愈烈,全年内地客投保情况或会有所恶化,势将拖累保险业表现。
然而冰冻三尺实非一日之寒,行业发展畸型的问题其实潜伏已久。在行内有逾20年经验、目睹行业多年变化的黄子逊表示,香港保险业发展失衡已久,尤其人寿保险比例过于一面倒,一般保险业务(包括火险、水险、海事保险等)的生意及人才却一直流往外地,情况绝不健康。
去年人寿及一般保险比例“九一开”
翻查保监局行业数据,黄子逊的担忧绝非过虑,以保费收入计算,去年本港人寿保险与一般保险的比例高达9比1,人寿保单保费高达4,614亿元,一般保险毛保费则仅得531亿元,为前者约8分1。黄子逊认为,行业过份倾轧寿险,对整体发展绝非好事,“人寿保险需求偏向波动,不少生意来自内地客,一旦内地客消失,整个饼都会缩水。”
回首过去,香港曾是亚洲的保险业务枢纽,吸引不少海外企业来港投保,但近年此地位却日渐褪色,“随着近年周边国家地区竞争力提升,部分地区亦提供税务优惠,令本港不少生意都被吸走。”她举例指,过往于香港设立地区总部的国际再保险公司,几乎已悉数迁至新加坡,更甚的是连圈内的经纪公司、会计师行及律师楼都跟随撤走,情况极其严峻。
相关文章:【虚拟保险】电子钱包保障响头炮 Avo冀“人做我唔做”开拓蓝海
怕丑MT唔信邪 变保险公司一姐 零架子CEO:全公司最无个性系我
人才流失致行业恶性循环
商机流失的背后,是本地保险业人才随之枯竭,将整个一般保险行业拖入泥淖。黄子逊忆述,她于2017年曾于金发局小组撰写报告,探讨香港保险业的发展问题,“小组一开始有17名成员,但到了年底只剩下10个,其余7个已经跟随公司撤出香港。”该份报告的标题《转危为机》,或许正是香港保险业发展的最佳注脚。
人才日趋凋零之下,行业青黄不接的问题愈来愈严重,以致留守香港的保险老行尊几乎“退唔到休”,“有位前辈本来打算65岁退休,怎料转眼间又再获重金礼聘,做到70岁不止,80岁还要自己开间公司!”
冀提升行业形象吸纳新血
要令一般保险行业重回正轨,黄子逊认为不论政府及行业均应正视问题,合力“做大个饼”。在企业层面,她相信当务之急是重振行业形象,重新吸引年轻人加入行业,“保险业行头好阔,远远不止于保险代理,所需人才涵盖会计、精算、IT等等。”但她坦言,近年行业形象已有一定改善,尤其新一批虚拟保险公司品牌清新,“例如Avo早前在科技大学参与就业博览,就吸引不少同学留意,以前我自己入行都不太敢告诉别人。”
黄子逊寄望,数码化浪潮将成为行业重新上路的契机,“虽然未必足以将失衡情况完全扭转,但希望可催生更多保障型产品的出现,继而重新做大个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