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牛市”历史重演 恒指盛势仲有水位 “追货”精选逐只捉

撰文: 郑文玥
出版:更新:

港股近日先后迎来美国减息、内地“救市组合拳”,恒生指数从不足17000点的困境中一跃而起,转眼间“由熊入牛”,鸡犬皆升。直至本周收市,港股更无惧欠缺北水加持,一口气直冲至22736点,创下两年半以来新高。

对比2022年因两地开关带来的憧憬,而所引爆的港股“疯涨”,其实在两轮牛市中,无论是图形走势、上升力度与跑出个股,均极为近似。若借古论今,假设得录上轮54.5%涨幅,今轮恒指或可升达26200点左右水平。资深独立股评人熊丽萍拆解恒指后市走向,并为进取与保守投资者订出“下半场”追市策略。

上轮牛市累升54.5% 类比今次可望再涨15%

先看本轮牛市时间线,9月初,恒指失守万七关,中秋假期再失北水,成交额缩至480亿元,为7个月以来最低。不过,伴随9月中美国宣布减息,9月尾人行、金管总局、证监会三大巨头齐聚,从降准、降存量房贷利率、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等各方面连环出招,港股应声弹起,直至本周收市,更创下逾两年半新高。

其实历史不断重演,回顾2022年10月尾至次年1月尾上轮牛市,初时疫情阴霾未散,10月底大市更曾失守万五关。幸而随后防疫措施渐宽、开关等利好传出,时至翌年1月底,官方先公布降准放水5000亿人币,再优化5项措施支持内地房企股权融资,当时同样力托大市从低谷反弹,达到巅峰22700点。

观乎两段牛市情形,《香港01》再对比两轮图形走势,以长时间维度看来,几乎“COPY AND PASTE(复制贴上)”。上轮大市涨幅足有54.5%,历时约3个月。而如今短短20天,升幅已达32.9%,涨势更为汹汹。若以上轮牛市升幅作参考,今轮恒指如要到达上轮相同一升幅,则要由周五收市的22736点,再升约15.2%。

上轮大市涨幅足有54.5%,历时约3个月。(彭博数据截图)

冠亚军“卫冕” 11只个股两轮均入二十强

事有凑巧,彭博数据显示,比对两次成分股涨幅排名,跑出的冠亚军竟为同两只,分别为龙湖(0960)及阿里健康(0241),本轮股价双双已倍升。

细看排行,本轮大市先以内房、消费股领军,周五时,芯片股与金融股再跑出。而2022年底时,就属科技、消费乃至金融股升幅较为显著。

当中两轮升幅前居头20位的“绩优生”更是不少,除却冠亚军,平保(2318)、中人寿(2628)、招商银行(3968)、华润万象(1209)、港交所(0388)、理想汽车(2015)、信义玻璃(0868)、金沙中国(1928)、药明生物(2269)9只个股,同在英雄榜上。

料首批外资已入场 资金尚有两大观望

不过,资深独立股评人熊丽萍分析,尽管两轮港股市况走势相似,但“催化剂”却有不同。她表示,上轮牛市的主要驱动因素为市场憧憬疫情解封后,通关令香港经济回升;而今次的驱动是具政策性的,全方位带动中国经济基本面、房地产市场企稳。

其次,本轮爆发的不仅为指数,港股今次在国庆假期前,大市录得5058亿元成交,创下历史新高,甚至在本周欠缺北水加持逆风中,仍拥逾4300亿的成交,可谓指数及成交额兼备。熊丽萍直言,仅靠本地资金难以做到,事实证明“第一批外资已经入场,长线资金开始部署”。

其续指,确乎仍有不少外资仍在观望,但此前环球机构,对港股的配置比例都过低,如今市场情绪转軚,于基金经理而言“唔跟会执输”,因此即使各机构只有少许加仓,哪怕略提升1%至2%的配置,所涌入的资金量都相当可观。

因而熊丽萍预计,大市应会在高位徘徊。不过港股若想再发力,吸引观望资金入场,还需有两大关注。其一,要需视乎会否有配套财政政策“接力”,再刺激消费。其二,则是内地全年5%GDP增长目标如果可以实现,要再视乎增长可否传导至公司盈利层面。

熊丽萍表示,本周缺乏北水加持,港股仍录得高额成交,足以证明外资已经入场。(资料图片)

进取型投资者可试港交所、“ATMX”

疯狂火热的市况中,散户总会“心郁”。但后市走向如何,又是否宜于“高追”?熊丽萍称,虽然她认为“大市仲未升完”仍然值博,但首批追货应已完结,目前入市风险较高,需要投资者自行控制投资金额,“hold住风险”。

就市况而言,她认为,仍是大价股会较强势,投资者可以选择政策受惠以及减息受惠的板块。若较为进取,则可以勇随大市,在选择腾讯(0700)、阿里巴巴(9988)等龙头科技股。且伴随第四季IPO气氛回暖的预期,也可尝试部署港交所(0388)。

ATX上扬空间阔 投资内房股“考功夫”

而若翻查比对两轮牛市数据,港交所今次70%的涨幅,已近上轮的79%。不过在“ATMX”阵型中,除却本轮“领市功臣”的美团(3690)已涨约79%,其余三只涨幅仍较前次有不小差距。腾讯上轮足升113%,现只涨约29%;阿里上轮就升91%,现亦只升40%;小米(1810)上轮升约53%,目前涨幅约29%,意味仍有上扬空间。

而面对近来狂飙的内房、券商股,熊丽萍就坦言投资极“考功夫”,上落难以琢磨,极进取的投资者可考虑趁回调入市。不过策略较为保守的投资者,就可选具国企央企背景的内房股,尤以房企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有物业为佳,方可充分受惠政策。

面对近来狂飙的内房、券商股,熊丽萍就坦言极其“考功夫”,上落难以琢磨。(资料图片)

追“第二梯队”未算迟 首选平保

不过大价股,往往意味著入场费贵,盈亏波动大。小资的散户就可选择“第二梯队”股份。熊丽萍推荐,“中特估”曾作为收息佳选,在本轮中升得较慢,因而现在入市追电讯、石油等“中特估”还未算迟。

综合全部板块,熊丽萍尤对内险股看高一线,首选就为平保(2318)。她指出,内险企业本就有稳定业务收益,其曾因持有内房债惹忧,如今时来运转,较之已狂升的内房股,内险股反成为具有内房概念的受惠股,兼以官方提出支持保险机构,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故仍有部署机会。

熊丽萍尤对内险板块看高一线,首选就为平保(2318)。(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