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法国雕塑家Nathalie Decoster:艺术中见人道者,无分性别

撰文: Timothy
出版:更新:

在法国雕塑家Nathalie Decoster的雕刻刀下,她的“信使”(Messengers)小人像都没有明显的性别分野,她回应:“人道(Humanity)本就不分男女。”

法国雕塑家Nathalie Decoster。

摄影:陈嘉元

其实这并非Nathalie首次前来香港,早在2012年的法国五月,她已在中环遮打花园和文华东方酒店举办过个人雕塑展,那次也是笔者第一次见到她的作品。是次她再度为法国五月与巴黎戴高乐机场来港,并将于是五月带来她的全新作品,实在让人兴奋。日前《一物》有幸与她聊天,细谈她创作经过的同时,也与她聊到文化、社会、女性主义等议题,无所不谈无所不评。感觉Nathalie就像她的雕塑作品一样,看似简单粗砺,实质却是大智若愚。

O:object a

N:Nathalie Decoster

Nathalie与位于戴高乐机场的雕塑作品合影。(Paris Aéroport)

O:你的雕塑作品主要关于时间与人的关系,一开始为何想探讨这方面的哲学?

N:其实是一个蛮有趣的开始——以前我经常迟到,无论是开会还是约会,总会耽误时间,久而久之日程上便经常“误点”的情况!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人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其实人类经常忘记时间的存在,也忘记了一样很重要的事情:当别人与你约定了一个时间去做一件事,其实是变相把他人生的一部分交给了你,你亦同样。于是我开始创作,希望以雕塑将我的想法具象化,也算是我对迟到这个毛病的“自我艺术治疗”吧(笑)。

O:为何你选择使用几何结构和人像表达以上想法?

N:感觉几何图案是人类社会通用的形状,更容易让人明白作品背后的哲学。以我的标志“Man and Time”为例,流畅无暇的圆形代表时间,人像在圆形中不断向前行,代表我们不停工作而忽略其他事情,以至时间本身的存在。小人像没有双臂,双腿特别长特别粗,象征人类只懂得盲目专注向前,对自己的人生并没有太多质疑,也不知道何时才会完。但同时,我亦希望透过这雕塑,寄望人类能够透过时间流逝而增长智慧,开始意识到身边的事物,也懂得与其他人多作交流;也希望这结构简约的雕塑能够在城市一隅,为观赏者带来宁静和安稳的情绪。

“Man and Time”系列雕塑作品:

Nathalie将其中一个作品“Man and Time”制成项链,并以此为自己的标记。

O:雕塑中的小人像有既定的性别吗?

N:我经常称那些小人像为“信使”(Messengers)。在我的作品中,他们无分性别,因为他们理应代表“人道”(Humanity)。不论性别、不论文化、不论国籍,我希望所有人都能在雕塑中找到他们自己,找到一种让人平静的共同意识。

Nathalie在访问期间即席为《一物》绘画插图,解释她为戴高乐机场创作的雕塑概念。

O:你会因应展出地点的地貌而创作新的雕塑吗?

N:不太会,反而灵机一触我才能创作满意的雕塑。像今次我为巴黎戴高乐机场设计了一个全新的雕塑,便是受机场、飞行、航空等元素启发,以金属云朵象征漂浮半空的人类意念与想象。再者,即使同一个雕塑,放置在不同国家、不同地点,作品与空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共鸣,那也是趣味所在。

不论性别、不论文化、不论国籍,我希望所有人都能在雕塑中找到他们自己,因为“信使”理应代表“人道”(Humanity)。
Nathalie Decoster

Nathalie位于不同国家的雕塑展出:

换上工作服装的Nathalie予人截然不同的刚强气质。(Nathalie Decoster Website)
她笑言性别不重要,最重要是女性能够证明自己的实力。

O:作为一个少见的女性雕塑家,你觉得自己是女性主义者吗?怎样看女性在艺术圈子中的地位?

N:和我作品想表达的一样——我根本不会在乎两性的分野。每个人都会有男性化和女性化的时候,像我现在你谈笑风生,当我穿起工作服锯铜烧焊时,便完全是另外一个人(笑)。但别人看到我能创作出高10米的巨型雕塑作品时,他们的仰慕目光让我惊讶。其实我们要做的,是证明女性也与男性一样有能力,能做他们觉得我们做不到的事,我的雕塑创作便是一例。

O:艺术能够成为给女性发声的媒介吗?

N:当然。我的艺术从来不会只是空有美感(simply aesthetic);艺术就是要让人多发梦多想象,我们也应以创作为工具,向社会大众宣扬重要的讯息。透过艺术掀动人们的情感(emotions)总会比理性(rationality)分析容易,所以艺术从来都是调解社会讨论的重要媒介。

女性也与男性一样有能力,能做他们觉得我们做不到的事。
Nathalie Dec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