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一丿:中国风不应只是潮流

撰文: Timothy
出版:更新:

长久以来,中国风和华服一直是欧美时装的灵感泉源,大师如YSL、JPG、John Galliano等都曾设计过充满“Oriental”风格的作品;2015年MET Ball以“China: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为主题,将东方美学潮流带至史无前例的巅峰。而独立品牌一丿设计师Jason Mui与On-Ying Lai,却透过他们的设计向香港、中国,以至全球华人提出问题——为何中国风只是昙花一现的潮流,而不是入血的传统精神?

(左至右)独立品牌一丿设计师Jason Mui与On-Ying Lai。

摄影:Michelle Wong

一丿(@yat_pit)是个异常简单品牌名称,两个字加起来,也只有两划,但他们的目标、风格、设计却不简单。设计师Jason与On-Ying都是香港人,远赴英国Central Saint Martins毕业后又再度回流,在这个熟悉却有点陌生的地方加入时装界,为不同的本地时装公司打工之余,也在2015年创办自己的品牌。万法归一,所有创作和成果都归功于第一步;对一丿来说,香港就是他们创作的第一撇笔划。

一丿为Fashion Asia 2017“10 Asian Designers to Watch”展览设计的capsule collection。

有香港特色的中国时装

“父亲是我的时装启蒙,他非常喜欢罗文,穿衣服非常美,所以我小学作文时的我的志愿都是时装设计师!”On-Ying笑着谈起小时候与时装的缘分,Jason补充:“他爸那个年代充满创意和华丽,梅艳芳、张国荣、张曼玉,都是我们的灵感。”从小饮香港“奶水”长大,创作风格自然受其滋养。一丿笔下的中国风,其实充满香港味道。

他们为Fashion Asia 2017“10 Asian Designers to Watch”展览设计的capsule collection(同为品牌Collection #2的部分作品),服装的廓形、剪裁、物料多从中式旗袍、华服等演变,但比起一般强调中国风的时装品牌作品,一丿的服装和造型设计明显少了华贵庄重,却多了缤纷、玩味和辛辣。

+3
仿玉石小手袋让人想起位于通州街的深水埗玉石市场的“朱义盛”。
系列中的清朝铜钱半截裙是一丿和香港艺术家Chan Ching Man合作的作品。
贩卖给游客的老套油画,在一丿的巧手下化成充满香港特色的半截裙。

深水埗的“地茂”创意

这种对中国风时装别树一帜的解读,正是一丿的特色:“我们想为中国时装打破既定的形象(stereotypes)。为什么中国风一定要钉满珠片绣满花?这种想法很东方主义(Orientalistic)。”中国传统服饰也不只有旗袍长衫。一丿的特色就是将别人看不见中国风的一面,发掘出来并加以改良;只是想不到,原来这些理念全都源自一丿工作室身处的深水埗。

On-Ying说,深水埗根本是香港版的Dalston(位于东伦敦的小区,著名设计师Christopher Kane的发迹地):“扫把杆上的胶手套、清洁工人为补回地面上的洞而折叠的纸皮地砖、插在宽裤管上的笔……不正是我们设计学生常说的‘Form follows function’?这些就地取材的巧思都是我们的灵感。”将Chinese Glam糅合Street Smart,让中国风瞬间贴地。最能表现这种特色的,是那袭印着斑斓维港景色的半截裙——一丿把那幅贩卖给游客的油画,化成裙子上的图案!

曾几何时,香港人熟悉的提防扒手的标志眼睛,也成为一丿笔下的graphic tee。
一丿x棚仔的设计,利用俗称“绸仔”的香云纱做成的裙裤。(IG@yat_pit)

让中国风融入血肉

很长一段时间,一般人以至时装圈内人,都把传统服饰归类为“戏服”(costumes)的范畴,看2015年的MET Gala就知道,所谓的“中国风”从来都是管中窥豹的玩意。Jason认真道:“Chinese means something different——我从来不希望中国风成为潮流,因为它不仅是潮流(temporary trend);它应该是入血的文化精粹。”On-Ying补充:“我爸常常会翻箱倒笼找些古旧衣服,带来我们的工作室。看到一些从我太爷那一代流传下来的褂啊、唐装啊,我们都会兴奋得尖叫!”

一丿曾在深水埗棚仔布料市场摆摊兼寻宝,竟引来一群老人家对他们的设计“评头品足”:“很好玩!棚仔中有很多上一代的女工和懂得缝纫的婆婆,他们看到一丿的衣服,都会说我们把衣服做错了,教我们做最传统的剪裁和款式!我们也会跟他们解释这个品牌的设计理念,这种关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承非常有趣。”Jason、On-Ying与那些老人家出奇地投缘,全因他们对中国传统服饰的热情。

(左至右)On-Ying与Jason,两双跨越文化的眼睛,成就一丿的独特中港式美学。

宣传一丿式中国时装

透过正职(Jason任职橱窗设计;On-Ying是某高端品牌的设计团队成员),他们对香港市场有更深入的了解;并非一定要跟随客人喜好,只是这些市场因素对一丿来讲是好玩的发挥机会:“譬如香港客人喜欢显瘦的服装剪裁,我们便从中大造文章。我们要做修饰身体线条的旗袍?还是反其道而行做宽大的长褂?围绕市场因素玩玩看,也是宣传一丿式中国时装的好办法。”

诚如Jason和On-Ying所说,他们受香港地道的中式文化洗礼,去了英国接受西方时装设计的教育,再回流香港搞品牌,练就了两双跨越文化的眼睛:“希望一丿能展现我们这种独特,让香港的后生仔看到品牌设计时,也能感受到我们看到传统国服那种雀跃,而不是蔑视和嫌弃。”

更多翻新传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