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Fantasy|探索大埔新盘上然 旅游胜地摩啰潭桃源洞的兴亡史
最近大埔马窝路推出新楼盘Le Mont上然,引人好奇。作为居住大埔逾30年的街坊,发现自己从来没有行过马窝路及上然那边,所以趁机行一行,看看上然在什么地方,顺道探索一下旧时大埔两大旅游景点摩啰潭及桃源洞的现状。
摩啰潭及桃源洞在50年代至70年代为大埔以至新界的著名胜地,为天然淡水游泳场,吸引大批市区游客来消暑嬉水,同时发生过多宗溺水的致命意外。随新市镇发展,当年引人入胜之地已不复存在。
文:咖喱山
大埔街坊又带大家“见步行埔”,探索大埔社区的环境及历史。今次的散步路线从大埔墟港铁站旁的新达广场出发,起点交通便利,之后行往马窝路,途经摩啰潭及桃源洞的旧址,再一探新盘上然的位置,之后沿郊乡马路行落泮涌,以大埔墟新街市为终点,方便大家“食好西”,全程行1小时。
咖喱山“见步行埔”的大埔散步路线:
大埔墟站A出口搭扶手电梯上新达广场,穿过商场往运头塘邨方向,走行人天桥横过南运路。不用入邨,沿南运路行,横过达运道,路旁有小丘,丘上的乡村叫白桥仔。在白桥仔小丘旁边,就是马窝路花园及罗定邦中学,此处便是昔日的摩啰潭,又称摸螺潭。
大埔摩啰潭|天然淡水泳池 深受市区游客欢迎
据《新界风光》记载,摩啰潭宽一丈多(估计4至5米),长四丈多(估计14至15米)。旧日报章介绍,摩啰潭在桃源洞的下游,大帽山水沿桃源洞小坑而下,到摩啰潭为山丘横阻,山水就在此成九十度转角流出,摩啰潭就是水流转角而形成。60年代的报章称,大埔摩啰潭为港九人士到大埔旅游之集中地,尤以在夏天最为热闹,该处四周树木婆娑,而中央有一颇大之天然储水池,山溪流水整日涓涓而下,故一众人士誉之天然淡水泳池,因此每逢夏季港九及新界人士到该处旅游海浴者,非常众多。
然而,天然而成的摩啰潭屡生意外,多人溺毙,所以大埔的乡绅决定募资大修,一为大众安全,二为旅游商业发展。据1959年报道,大埔商会决心修葺摩啰潭,所费颇巨,故举行粤剧表演筹款。报道称,摩啰潭底怪石嶙峋,不谱湖底情状之泳者,时因不慎,致溺毙其间,迷信者则讹传有鬼作祟;他们计划施工炸湖底礁石,砌筑堤坝,堵截山泉,调节水量,更设备凉亭、石凳。
至1962年6月10日,摩啰潭重修工程完成,时任大埔理民官陆端主持石碑揭幕。当日报道称,过去摩啰潭乏人管理,乱石堆积,泳者易生危险,所以地方人士发起修建,踊跃捐输,又得大埔理民府拨助英泥。修建委会主席黄源章捐了1000元,他在揭幕礼上说:“不但地方青年游泳可获安全,市民到此旅游者,亦多得一好所在,对大埔商业繁荣,亦得益不少。”
本身是碗窰乡绅的大埔商会主席马世安当时解释摩啰潭的名字来源,他表示在30年代很少大埔居民在那里游水,本来村民叫它做倒角潭,那时新界警署未有华人警察,全用印度人,当时大埔警署只有13名“摩啰”驻守,夏秋季时间,此十多名摩啰均在此潭游泳,日久乡人叫此潭为摩啰潭。然而,在1963年的报道另有说法,称数十年前有一摩啰人在潭中溺毙,因而得名。
摩啰潭的繁盛已成过去,大埔在80年代发展为新市镇,政府大幅改变河道走向,摩啰潭消失了,成为了陆地,离大埔河都有一小段距离,现址成了罗定邦中学。再风光的旅游景点,亦会随城市发展而消失。
沿达运路续走,行至马窝路口,对面有座小山,为桃源洞村现址。目前桃源洞村一带被围板所包围,进行工地平整工程。政府在2021年提出桃源洞建屋计划,地政总署去年宣布,收回那里的土地,推行公营房屋发展计划,提供2300伙公屋单位,预计最快2032/33年度入伙。
地政总署收回1.8万呎私人土地 发展大埔桃源洞公屋、涉2300伙
大埔桃源洞|旧日旅游蓬勃 “甘泉别墅”出租麻雀牌
以前,桃源洞其义有二,一指村,二指潭。过去那座小山下建了很多村屋,如今变成达运道及单车径,村旁有一潭,大约在现时德雅苑游乐场的位置。据《新界风光》介绍,桃源洞由流水聚成一潭,宽约一丈(3米),长三丈多(约10米),可游泳。
根据在1957年一篇《大公报》的游记,详述了作者元仲由摩啰潭行到桃源洞的风光,各位读者可以想像一下那时的景象。该篇题为〈天然的淡水游泳胜地 大埔的桃源洞〉文章道:“看过摸螺潭,沿稻田旁靠左的一岔路走去,穿过几间农舍,一会,又听见水声,不数步,眼底出现一排参差不齐的巨石,水在缝隙中流过,跨越后,面前就出现三间庙宇式的砖屋,靠右的一间门上写著‘桃源洞’。据乡民说,早年有几个隐士曾建屋卜居于此。至今屋宇仍保持原状,只是门常常关著,不知里面有没有人。靠左的一间门上有‘水月宫’三字,据说是几个吃长斋的姑娘静修之所,门也常是关着。”
该篇50年代报道的讲法与60年的《新界风光》有异,文章称桃源洞比摩啰潭大,文称:“只要沿着水月宫墙上‘甘泉’两字底下的箭头走去,经过两三家农舍,便看见巨潭,面积比摸螺潭至少大两倍,长约六十公尺,最宽处约二十多公尺,右首山泉水滚滚而来,全部汇集于此,外溢的水在乱石的缝隙流出,故潭水永远保持洁净。居民对此潭无以名之,于是就称它为桃源洞。潭旁搭有几间木屋,名曰‘甘泉别墅’,出租麻雀牌、泳具、并有汽水、饼食供应,还设有更衣室,每人收费一毫。潭边还有几株参天老树,浓荫覆水,日光透射不到下面来。”
与摩啰潭一样,桃源洞经常发生意外,据1967年的报道,一年有3人溺毙,据报因为潭底有巨穴,泳客容易出事。意外频生后,大埔乡绅又成立小组,筹募施工费,清理桃源洞底的巨穴。同样因为新市镇发展,政府整理河道,修建大埔河,桃源洞的水潭消失。比起摩啰潭,桃源洞至今仍保留到村名,令人从优美的名字幻想过去风光。未来那里兴建公共屋邨,不知会否叫桃源洞邨?
桃源洞及马窝一带还是宗教胜地,以前桃源洞有道教的𬬻峰学院,也是大埔的一时名胜,但已被拆卸。目前这一带还有定慧寺、忠和精舍、锦华精舍等宗教机构建筑。
沿马窝路上行,途经新峰花园,上到海拔约50米高的回旋处,那里就是新楼盘上然的工地。途中遇上一位热心的地产经纪,跟我由新峰花园行上来,不断游说我,说他有车载我到长沙湾看示范单位。行到马路尽头,为今次路线的最高处,有马窝休憩处及马窝村福利康乐中心。马窝村福利康乐中心地下有间士多,建筑工人排队买饭,生意不错!
续走村中马路由马窝往泮涌,在锦山的山腰行走,途中可以俯瞰新峰花园、罗定邦中学的景色。行到火车路旁的泮涌村,经过火车桥下的石拱隧道,便行至大埔人称为“新街市”的大埔墟街市及熟食中心。这个街市十分有名,有些住沙田、火炭的朋友亦会特地来此买𩠌。
熟食中心是大埔美食汇聚之地,之前写大埔美食路线都简单介绍过。想食点心有林记,想食猪扒面有东记及世记,想食鱼蛋粉面洪记、钦记及平记,想吃晚饭小炒的有伍仔记及三小姐。路线以此为终,方便区外朋友散步后吃点东西,全程约2.5公里,慢行散步1小时完成。
有兴趣去看看上然实际位置的朋友,不妨参考一下这条路线,顺道了解大埔的历史风光。
路线:新达广场 > 南运路 > 达运道 > 罗定邦中学(当年摩啰潭位置) > 桃源洞 > 马窝路 > 上然 > 马窝休憩处 > 泮涌路 > 大埔墟街市及熟食中心
需时:约1小时
步数:4192步
难度:1/5
时间/天气:上午时分、天晴
更多数据:
平均温度:30度
燃烧卡路里:205大卡
平均心率:86次/分钟
数据由Garmin fenix 6 ASIA Sapphire记录
上届行路Fantasy各轮路线重温:
第1轮赛果|首位台主诞生 谁人率先跑出?
第2轮赛果|启德散步路线轻松实用成心水
第3轮赛果|熟悉又陌生的广东道 街道冷知识此中寻
第4轮赛果|诉说大埔墟太和前世今生 用脚理解历史
第5轮赛果|大埔大战中西区 两代工业村穿越感稍胜
第6轮赛果|维城路线创纪录 九龙大学游引人反思
第7轮赛果|港九新界三区大战 伪游客九龙游赢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