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动LetZ Goal︱别让60岁成为局限 跑过了自有答案︱史丹利店长

撰文: 曾柏熊
出版:更新:

引用余光中先生的诗句:“人到中年切莫在风里回顾,一天星斗对满地江湖。”短短两句,已道出年华渐老时勿困于半生得失的信念,反而要常怀期盼的豁达态度。
Weak Ends Here成员史丹利店长的跑步生活,正是这种人生观的代表,今年踏入60岁,店长由当初为戒烟而开始跑,跑着跑着,就跑了30多个全马,不同形式的路赛、山赛数之不尽,到了今天踏入长跑生涯的第10年,还是充满热情地探索跑步的可能性,年龄,怎会是种局限呢?

“齐动LetZ Goal”10月MinPlay回复正常里数,定下42公里和10公里的里数目标,并找来“Weak Ends Here”团队4位不同年龄层的成员作为“领跑手”,藉分享他们对跑步的态度,一起燃唤初心,今个跑季重新起步、继续历程!

人生不同阶段,总会对长跑有不同感悟,本月便跟Weak Ends Here中4位不同年代的成员分享各自的跑步态度和坚持下去的原因。(黄舒慧摄)

不少年轻人都很怕跟前辈倾谈,怕那些夸夸其谈的“威水史”、“食盐多过你食米”的世故,总是令人困惑。但跟史丹利店长谈跑步的话,则完全不用担心这种烦恼。因为他的“跑步威水史”并非过去式,而是刚刚相反,每个星期六早上,店长都会跟一班大部份都比他年轻的Weak Ends Here成员聚在一起,一起训练、一起探索长跑人生的可能性。从来都好奇心极重的他,依然好奇一个60岁的跑手,下一步还可为自己有什么惊喜与成就。

10年前,史丹利店长烟不离手。(黄舒慧摄)

烟不离手变全马跑手

如果是刚认识史丹利店长的跑友,或者会觉得这位跑过30多个全马比赛的跑手,每星期都过着规律的长跑生活,周六早上出席Weak Ends Here的跑步课,跟大多数比他年轻的团员一起练习,生活一定从来都很健康。但其实店长的烟龄比他的跑龄更长,10年前成功戒烟并开始跑步前,他已吸了30多年烟,而且年少气盛的他,生活灯红酒绿,喝酒如喝水,回想起来,还是觉得生活习惯太不健康。

“很多人都问我是不是遇上什么困窘,才决意改变生活习惯。其实是没有的,只是觉得人到了一个年纪时,自觉在适当时候做适当的事,会更事半功倍。50岁戒烟之前,我已经试过戒烟失败。但这一次我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动作,将袋中和柜桶内最后香烟丢进了垃圾桶,半年之后,就再没有想起吸烟的欲望。”店长说。

,曾经,史丹利店长未想像过自己会跑步,对马拉松更是毫无认识。(黄舒慧摄)

寻找跑步的动力

史丹利店长认为很多人戒不了烟的原因,是因为感到生活中失去了寄托,成功戒烟的他亦认为自己需要寻找一种新寄托,于是家住沙田的他想到了运动,在城门河一带踩单车,健康之余,亦避免过量进食取代了香烟而“发福”。但那时候的他并没有想过跑步,要不是单车意外被偷了,以及游泳池在秋冬季闭馆,他都未必会踏出第一步。

“我觉得跑步是一件很难持续的事,从来都未想像过自己会跑,马拉松更是毫无认识,要找一个理由跑步很困难。直到一次,我见到沙田区将会举行一场跑步赛,令我想到,如果我参加比赛,不就有个原因继续跑吗?于是我便上网报了一个10公里的比赛,开始了,总不能让自己半途而废嘛。如是者,我就像一只驴子般,将比赛当成挂在眼前的红萝卜,一直走下去。”店长说。

,店长以为自己只会跑一次全马。现在,单计全马已经跑了30多次。(黄舒慧摄)

烟瘾戒了 却患上跑瘾

跑步对人的改变不单在于体格上,及至心理与观值观上的看法,很多时亦会随着跑步修行越深而改变。10年前店长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健康而跑步,跑多了,更发现跑步不止令人更健康,而是思想上都出现改变。他留意到,跑步多的朋友大多更加心境平和,连物欲都减低了,这种付出与收获对等的简单法则,十分美好。接触了跑步的店长,甚至感到好奇,到底跑一个马拉松,这么久、这么远,是怎样的感觉呢?到底这种超过30公里后,10公里、半马赛事皆完想像不到的痛苦,是怎样的境界?

“不如试一试,不就知道了吗?”店长这样想。

You never try, you never know(永不尝试就永不知道),是史丹利店长的一句口头禅,这种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的心态,让他在10年前发现了自己的另一个面目,生活模式亦走出了从前在固有圈子中的随波逐流。那时候他觉得可以完成一个马拉松,透过训练和意志超越人类基本体能的距离极限,已是一项成就,亦觉得自己只会跑一次。现在,单计全马已经跑了30多次。而且对跑步依然充满渴求,希望继续探索跑步生活的可能性。

大约一年多前,史丹利店长首次参加跑团。(黄舒慧摄)

60岁的新开始

10年跑龄间,史丹利店长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一个人在城门河岸练习,不是他不喜欢跑团的热闹或者教练的指导,而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每天工作时间横跨早上11时至晚上9时,令他多年来只有早上有空闲时间练跑,加上坊间大多数跑班、跑团都是黄昏后聚集,彷如注定了他与团跑无缘般,长跑生涯孤身上路。直至约1年多前,店长认识了跑团Weak Ends Here,团队一大特色,就是在周六的早上结集,罕有地适合他的训练作息,于是令他愿意尝试改变适应多年的训练模式,跳出舒适圈,向一班平均年龄只有30岁上下的团员“学习”,看看自己到底可以“跑到那里”。

他说:“最初加入的时候其实有点犹豫,团员们都这么年轻,我都60岁了,很怕自己跟不上。最后发现,的确是跟不上的。但期后又觉得,‘老野’跑得慢都很正常,拳怕少壮嘛。最重要是不怕丑,跟那些快脚练习,咬紧牙关追贴大家的步伐,开开心心的气氛中,亦总有进步。”

跑团的训练,正是一种手段,作为他探索人生历练的本钱。(黄舒慧摄)

跑步世界很大,总有无数的目标、无数的旅程等待发掘。相对于跑步对体能的要求,能够以“常青”的心态对待跑步,一直保持热情,难度其实更大。总是充满好奇心的店长,很擅长从细微的改变中发掘新乐趣,然后继续营运一种生活。正如他在马拉松以外,亦在数年前接触到越野跑,喜欢它在穿梭上野的过程中,走过很多平日未曾想像过的境地。环富士山、勃朗峰的比赛路线,都是普通旅行不会去的地方,同样是另一种满足好奇心的探索。

“越野赛的40公里,跟路赛的40公里完全不同?”

“百公里的比赛,跑了十多、二十小时,又是怎样的一回事?”

种种问题,店长都充满浓厚的兴趣。60岁不是一个局限,反而因为家庭与人生的负担更少了,令他可以尝试得更开怀。跑团的训练,正是一种手段,作为他探索人生历练的本钱。尤记得两年前,店长在专栏文章《中佬跑者的自白 50岁才懂的事》中,提到自己正迎向60路跑手时的心态时道:“谁人都不会预知50岁时遇到什么情况,60岁将会是怎么模样。管他的,活到老学到老,剧本边活边写,重新认识自己,写一段好剧情,迎接60岁的来临,做一场好戏给自己看!”

今时今日还是贯彻始终。跑步令人冻龄,这种说法,在史丹利店长身上果然表露无违。

“Weak Ends Here”是“齐动LetZ Goal”其中一个团队,今月定下团队限定的私斗、私练,作为互相推动的动力。

虽然团队以外的齐动跑手,不能参加该团队的活动,但亦鼓励任何跑手跟Weak Ends Here成绩一起努力,不妨以“42公里/10公里MinPlay”作最低目标,为不同的跑步目标继续努力。

齐动LetZ Goal“每月MinPlay”:Level 2-42公里、Level 1-100公里

大迫杰跑步语录,按图放大:

+6

松浦弥太郎的跑步语录

+5

村上春树跑步语录,按图放大:

+8

训犬师Derek Wong教你跑步遇恶犬如何应对:

+1

跑步媒体《Runner’s World》曾就犬只问题访问了犬只训练专家Karen Peak,并总结了几个“不”供大家参考。

“储备心率”计算方法(按图放大):

+4

“01测试”跑鞋评测评分(按图放大):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