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山野林荫人人有份 享受大自然也要负责任|Hikipedia
行山避疫热潮,最近有些少上山的朋友问:“你哋行山多,呢段时间行山其实有咩要注意?你哋上到山就唔戴口罩定点?”见到更多人有兴趣接触山野固然开心,与其困在家中煲剧打机打牌,不如行山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不过在敏感时期上山,还是要特别小心,虽然山上空气较好,却也不代表不会被病毒传染。尤其是这段时间很多人涌上山,用过的口罩和垃圾被丢弃随处可见,自私行为“揽炒”,令上山分分钟比留家更危险。“我哋唔识行山,睇发哥、睇咖哩山,学吓学吓就识。” 利申:绝非专家!!纯粹开心share过往经验,列出几点我们觉得要注意的事项,希望大家享受山野之余,都能够一起负起保护山野的责任,开开心心上山去。(编按:本文为Hikipedia投稿,由《01体育》编辑)
1.自己垃圾自己带走
上山避疫有几大法宝:口罩、备用口罩、信封/密实袋、垃圾袋、湿纸巾、搓手液等等。根据前几次行山经验,我们到达山脚时都不会马上除下口罩,因为山脚聚集了不少人,所以起码走到半途人群疏散才除下。除下口罩后,再用信封或密实袋装使用过的口罩。废弃口罩、湿纸巾、果皮或其他垃圾等,最好放在自己携带的垃圾袋,千万不要随意丢弃在山上。“自己垃圾自己带走”,大家行山都是为了避疫,否则山上的垃圾成为传染源,适得其反。
2. 路线选择多 多资料搜集避人流
规划路线上都有几点要注意:路程长段、路线难易程度、位置、交通等等,都是考虑因素。现阶段我们认为短途路线较佳,因为长途路线会增加使用公厕次数,公厕乃传染病菌病毒的热点之一,可免则免。至于位置方面,宜选择交通易于到达且车程较短的地方,尤其是香港有不少“后花园”就藏于民居之后,由屋企出发10-15分钟便可到达,详情可留意我们的其他篇章。制定路线时可考虑非热门路线,因为龙脊、城门水塘、大帽山等,最近都已人满为患,人流随时比地面还要多。事实上一座山根本有多条路线可选择,简单点,顺行、逆行也是两个玩法,有次我们选择逆走孖岗山,刚好就能避开人群,出发前多做资料搜集吧。
3.身体不适就休息吧
一班山友热热闹闹上山固然开心,但人多总会增加传播风险,非常时期就尽量人少为妙吧。出发前一两日可询问山友们身体状况,如有不适下次再参与也不迟。上山时若然遇到人多地方就尽量不要逗留,热门打卡位一般都比较容易聚集人群,此时我们都会另觅位置拍照,座山咁大,总有影相位。
4.卫生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无论山上山下,进食前用湿纸巾或搓手液消毒双手才进食是常识吧,如果有用水袋的山友,记得要消毒水袋的吸嘴,因为水袋吸嘴最容易触碰到外界,以前我常用的水袋并未配有吸嘴盖,想起都觉得危险!虽然向来有“大菌食细菌”的民间智慧,现在真不敢了!
衣物方面,坊间不少防水或快干运动服装和装备,方便清洁和更换,有些防水风褛更可以直接喷洒酒精喷雾消毒,也是一个可行的选择。最近看到不少有关的产品广告,又勾起了我们的购物欲。
5.为己为人 留意山野礼仪
最近天气反复,建议背囊中可长期放件薄风褛,以备不时之需。防晒、防风、防寒都得。还有注意少少山野礼仪,例如拍照时若有山友等候,就不要长时间占据景点,礼让一点心情也轻松一点;也不要大声开喇叭放音乐,此举就如那些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开大电话喇叭看短片的人般,强行分享“个人品味”未必人人接受,既然来到山中,一起分享“大自然的交响乐”,也别有一番风滋味吧。
按此下载《香港01》App 登入01齐跑用里数换运动潮物兼海外马名额 按此了解01齐跑玩法
立即登记成为01会员,进入“01齐跑”,选择“马上成为01跑手”,绑定跑步装置!
两个九十后女生,因爱上行山而发现生活其实不应只有工作;走过高山低谷,希望踏遍每一片山头与道路,不追求成绩,享受跑过城市的大街小巷。-The Hikipedia@Kylie & Av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