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楼“逢7必爆”论再现 当下楼市与97相比犹如“苹果与橙”?
曾“贴中”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来临的独立经济师谢国忠预测,利息上升将令本港楼价大跌,恐怕港楼会进入20年的萧条期,情况随时比1997年、1998年时还要差,奉劝市民赶快卖楼“套现”。
97年楼市爆煲是香港人“心中的痛”,楼价由1997年的高位跌到2003年,蒸发约7成。究竟港楼是否会重现97年的泡沫大爆破呢?
美国加息2.5厘才有“压力”
世界银行及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看淡楼市,其中一个主因是美国进入加息周期,香港迟早要跟随美国加息,认为如果楼价大跌碰上息口大升,楼市随时比1997年、1998年时更差。究竟美国加息,港楼是否一定会下跌呢?
美联物业首席分析师刘嘉辉指出,香港银行体系结余依然高逾2,500亿元,一来美国加息香港未必会跟随,二来香港按息未来即使加15点子至25点子﹙100点子等于1厘﹚,都只是“一餐饭”的价钱,若单单只是加息因素,料对楼市影响轻微。莱坊高级董事及估价及咨询部主管林浩文早前亦表示,美国加息步伐缓慢,相信要待联邦基金利率升至2.5厘时才有机会对楼价有较大的压力,以美国每年加息3次、每次加0.25厘计算,要2年后才会升至2.25厘至2.5厘水平。
事实上,也有市场人士认为,美国每年加息3次的可能性不大。中银香港(2388)投资管理总经理陈少平便认为,现时美国经济一般,没有大家想像中强,劳工市场看似转强,但大部份新增工作都只属短工和低薪工,难以刺激通胀和消费,相信美国今年有机会加不了第3次息,未来加息步伐亦难以加快。
炒卖比例减 按揭成数远低于97年
另一边厢,现时楼市的基本面跟1997年时也有大不同。首先是中央信贷资料库的出现和金管局多次收紧按揭上限,令现时的按揭成数平均不足6成,跟1997年时很多业主做足9成按揭十分不同,业主的供楼负担比率跟97年水平有一段距离。
另外当年“摩货”(confirmor)(即买家签署临时买卖合同后,转售给另一买家)炒卖流行,更一度出现“十三摩”的情形,但之后政府禁止“摩货”,再加上其他一系列针对炒家的“辣招”,令现时投资客占比远较97年时低,已拥有至少1个住宅物业的香港永久性居民购买物业的个案2016年12月只有225宗,只占总成交的6.3%。市场由用家主导,再加上供应量不足,令楼市抗跌力更高。
刘嘉辉补充,香港业主习性大部份是“供到就供”,断供比率十分低,即使由1997年至2003年间,楼价即使跌7成,但断供率仅得约3%,加上由2009年至今政府推出8轮收紧按揭措施,4次加辣,这些措施已令银行抵御风险能力不断提高。而且现时家庭资产负债表表现强劲,不少家庭已经“供甩楼”,有父母帮忙,令年轻买家购买力增加。
“北水”于香港物业市场投资创新高
此外,香港楼价愈升愈有的另一原因,除了是本地需求巨大外,更因为内地投资者中国境外配置资产需求巨大,内地热钱涌到香港买楼,其中尤其钟情豪宅和大单位。
根据房地产服务机构“高力国际”(Colliers International)的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内地企业在香港物业市场就共投资361亿港元,同比上升213%,创下历史新高,反映“北水”对香港地产的兴趣愈来愈强劲。在庞大的内地需求“关照”下,港楼未来恐怕难以大跌。刘嘉辉表示,早一、两年,人民币急剧贬值,加上股市经历大时代后回落,令人担心中国经济出大问题,楼市曾出现过短暂调整期,但不久又急速回升,今年上半年已升15%。他总结,近年楼市是“回一回再上”,小型调整仍然会有,但未至于重回1997年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