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改革】创业板拟引入强制公开发售 黄德几︰绝对是一件好事
撰文: 黄捷
出版:更新:
港交所﹙0388﹚公布有关新股上市的改革建议,除了主张设立针对初创企业的“创新板”之外,亦提议检讨现有创业板,以及修订主板规则。对于创业板及主板的一些改革内容,证券业人士又如何反应?
创业板方面,“亮点”包括规定设有首次公开招股,占比不少于总发行规模的10%,控股股东上市后禁售期亦由1年延长至2年,又建议将最低市值门槛由1亿元增至1.5亿元。
规定设有首次公开招股,意味创业板新股将放弃全配售方式上市,金利丰证券研究部执行董事黄德几对此表示欢迎。他直言,全配售制度“完全是错”,因为即使规定公众股东人数必须最少有100人,大股东或幕后庄家要找来100名“自己友”作为承配人并不困难,容易做成操纵股价的情况。“引入强制公开发售的做法,与主板看齐,绝对是一件好事。如果新股出现超额认购,回拨机制将有利散户较易获得分派股份,令有心人较难控制股价。”
《壳股财技》作者、壳股专家浑水补充,自全配售股骏杰集团﹙8188﹚今年2月上市首半日飙升,被证监勒令停牌后,已没有创业板新股选择以全配售形式上市,情况算是大势所趋,今次港交所的建议只是“规则化”而已。
浑水又指,两年的禁售期有助打击“买卖期壳”,“公司啤壳后,要将个壳卖给金主,‘完壁归赵’的难度高咗,因为两年时间较长,过程中可以出现好多变数。”
与此同时,港交所建议将申请主板上市的市值要求,由2亿元增至5亿元。浑水认为,此举会令主板啤壳的难度增加。他解释,建议的5亿元市值与现时主板壳价大约7亿元相差不远,意味卖壳的“水位”低了,而且较小型的企业要上市难度亦提升了。“拎25%股份出来发售会吃力咗,除非你call到人认购,又或者你底子好厚,估值可以做高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