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 |会计师公会:仅7.5%港上市公司采用外部鉴证 原因有4点

撰文: 黄捷
出版:更新:

ESG日渐受重视,惟不少上市公司未有采用外部鉴证,近1,900间被调查的公司,只有141间有如此做。香港会计师公会(公会)最新发表题为 《2023香港ESG鉴证最新情况:一个不断演变的领域》的研究报告,探讨香港市场目前环境、社会和管治(ESG)鉴证情况。

研究指出,包括香港在内的大多数司法管辖区,并未强制要求上市公司进行ESG鉴证,大部分上市公司对ESG鉴证探纳程度较为缓慢。但随著市场对ESG汇报要求和期望不断上升,投资者和持分者正寻求具有可靠性、相关性及可供核实的数据,而具有质素的ESG鉴证正满足市场需求。

研究指出,上市公司对ESG外部鉴证采用程度有所增加,而大型公司则呈现显著增长。(资料图片)

大型上市公司较倾向采用外部鉴证

研究指出,上市公司对ESG外部鉴证采用程度有所增加,而大型公司则呈现显著增长。具体而言,今次研究涵盖1,882间于2022年12月年结的香港上市公司,当中有141间(7.5%)采用外部鉴证,较2021年的85间(4.5%)录得明显增幅。而137间大型上市公司(市值逾380亿元),当中有57家进行外部鉴证,其比率由2021年录得的20%增至目前逾41%,远胜中型及小型公司的比率升幅,即分别由11.6%升至14.6%,以及由1.4%升至2.5%。

有进行ESG 鉴证的141间公司当中,银行业占约21%(29间),数字为所有行业中最高,比例上亦冠绝研究的1,882间公司当中所有行业。公会认为,银行业有较高比例进行ESG鉴证,可归因于香港金融服务监管机构一直促进绿色及可持续金融和 ESG 汇报。

另外,最大型的公司倾向订立清晰的碳中和目标。约16%(309间)上市公司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订下清晰的目标日期。在恒指成份股公司中,有关比例高达51%(35间)。

香港会计师公会会长方蕴萱相信此与多项因素有关,包括取得ESG 鉴证并非强制要求,公司或需平衡相关的成本效益。(资料图片)

四大原因 ESG鉴证探纳程度较为缓慢

研究显示,大部分上市公司对ESG鉴证探纳程度较为缓慢,香港会计师公会会长方蕴萱相信此与多项因素有关,包括取得ESG鉴证并非强制要求,公司或需平衡相关的成本效益,令其采取观望态度;公司现阶段或对自身ESG资料分析和搜集能力未具足够信心;公司发布ESG报告或纯粹为了遵守港交所之披露要求,及维护公司形象,以满足市场基本期望;最后,成本效益仍未得到证实。

方蕴萱续称,鉴证提供者目前正面对的挑战在于,以往未有一套广泛采用、具一致性的国际ESG报告准则框架,“为鉴证带来挑战,内容未必统一。”不过,她指出,随著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框架下发布首两项针对投资者的国际可持续准则,情况或有所改善。

她补充,ESG 对上市公司投资者的信心有帮助,惟鉴证所需成本各有不同,原因之一是未有单一、获广泛采用的国际ESG报告准则。谈及人才,大学、公会都有相关人才培训,政府也有资助学员申请,希望愈多愈好,因假如逾2,000间上市公司,即使每间请一位,需求都很大。

公会大奖遴选委员会主席罗柏达补充,中小型上市公司有不同的行业,可针对某些地方进行ESG鍳证,以减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