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B配置集中致“爆煲” 阮国恒:港银存款多元化暂未见风险

撰文: 许世豪
出版:更新:

金管局与国际结算银行(BIS)今日(24日)在港举行“在创新时代下与时并进的银行业监管”研讨会,是为香港“复常”后首个国际级金融监管会议,亦是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为疫后首次在巴塞尔以外的地方开会;同时会议也是金管局成立30周年的首个纪念活动。

金管局副总裁阮国恒于研讨会后表示,由于保密条款,BCBS会议内容未能公开,但形容大家在会议中,就近日矽谷银行及瑞信事件互相交流,委员会同意评估近期事件对监管和监管的影响,以吸取教训。

金管局总裁余伟文指,本港银行所持有的AT1债券占其全部持仓只有0.1%,不担心相关风险影响本港银行体系;当局并没有对AT1债券的直接风险敞口。阮国恒进一步补充,本港银行目前持有由其他银行发行的额外一级资本票据( AT1 )不多,只占整体债务投资总额约 0.1%,若果单计瑞信的 AT1 债券,占比更远低于0.1%。

若计及其他银行资本票据(包括二级资本票据T2和具吸收亏损能力的非资本债务票据( non-capital LAC debt instruments ),总额亦只占银行债务投资组合约1% 。

本地银行负债端多元化

至于矽谷银行(SVB)倒闭,阮国恒指,该行存款过于集中于科技及初创企业,同时相关企业的资金亦集中存放于SVB,金额远高于存款保障上限。因此当银行出现存款外流问题时,外流速度会较正常存款来源较多元化的银行来得快,结果要卖出本来持至到期(Hold to Maturity)的资产,出现亏损。

他表示,本来在低息环境中,持至到期的资产价格波动应不大,但息口上升时价格变化则会很大,虽然持至到期的资产即使价格下跌,但在会计标准中,只要不变现都不会出现亏损。不过金管局作为监管机构,计算本地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Liquidity Coverage Ratio,LCR)时,会以市价而非本身价值去计算。

至于应否为银行购入持至到期债券设上限,他认为未见到有需要,计算LCR时以市价去计入相关债券应可避免问题,又表示虽然LCR指标或未能监察到如SVB银行出现的风险,但当局除了LCR指标外,亦会通过压力测试等方式去监察,直言不论是存款负债端或贷款等,金管局最怕是过份集中。

不过阮国恒亦表示,若果国际监管趋势是设限,当局亦会跟随,而本港零售银行负债端则较为多元化,未见集中风险等问题,但会继续评估及留意事件发展,有需要便会改进监管措施。

金管局与国际结算银行(BIS)今日(24日)在港举行“在创新时代下与时并进的银行业监管”研讨会。(资料图片)

有欧美公司向本地银行查询开户事宜

另一方面,瑞银收购瑞信后,瑞信的AT1债券被完全减记,惹起债权人及市场人士的争议。阮国恒表示,瑞信是由于政府或公共基金介入时,触发AT1债券条款而引发减记,并非破产,因此不存在受偿顺位的问题。

至于网上流传,因为矽谷银行倒闭及瑞信事件,华人资产大搬迁,一个月内从美国及瑞士转出760亿美元及1,650亿美元华人资产,总计近两万亿港元。阮国恒指,近日资金流动正常,未见有异动,但据他了解,的确有欧、美公司向本地银行查询开户事宜,目标是希望将资金分散部署。

提到今次是BCBS于疫情后首次在巴塞尔以外地方开会。阮国恒透露,有近40名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成员来港开会,部分则因为个别原因未有亲身出席,至于研讨会则有近110名金融界人士到场。他表示,知道成员提早来港,见到香港充满能量,认为香港已经“复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