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诚与友邦 从3大方向作比较两者投资价值|伍礼贤

撰文: 伍礼贤
出版:更新:

英国保诚(2378)与友邦保险(1299)均属于在本港上市的外资保险企业,两者其实在港股市场已经存在较长的历史,其中保诚在2010年5月上市,而友邦则在同年10月份上市。过去一段长时间,市场对友邦的关注度较保诚更之为高,最大原因在于友邦上市属于IPO上市,而保诚上市时属于介绍上市,没有进行新资金集资,导致港股流通性较低,市场关注度亦相对较低。但随著保诚在2021年发行新股集资,现时市场对其关注度亦逐步提升,并将其与友邦作参考比较。

业务相似性高

从业务来看,友邦的业绩集中在亚洲市场,以去年上半年为例,友邦年化新保费收入最大的五大地区分别为内地、香港、泰国、新加坡及马来西亚。从近年的发展形势来看,内地及香港一直是友邦的两大业绩增长引擎。但由于受到疫情的因素,这两个引擎过去均在不同程度受到影响;至于内地及香港以外的其他地区,总体发展平稳。

而保诚近年在业务上有较大的变化,集团在2021年完成分拆美国Jackson的业务。在分拆前的2020财年,Jackson经调整后经营溢利占保诚经调整后总经营溢利接近一半。而经过分拆后,保诚的业务已经跟友邦具很大的近似度,同以去年上半年为例,保诚年度保费销售额的前五大地区分别为内地(中信保诚人寿)、香港、印尼、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因此,从业务发展来看,友邦及保诚较为相近,亦同以内地及香港作为业务增长的核心。

细微之处见比较

正是由于内地及香港对两者的影响较大,因此市场现时对友邦及保诚在两地通关后业务的复苏均具较大憧憬。尽管如此,笔者认为两者仍有一定的差异性。

首先,在疫情之前(2019年上半年),香港业务(以年化保费收入计算)在友邦跟保诚的占比分别为49.2%及42%,而截止去年上半年,这个数字分别下跌至15.9%及10.3%。也就是说通关之后,纯粹从数字的复苏空间来看,两者接近,但是友邦略胜一筹。

第二,在内地业务比较方面,保诚从2019年上半年的保费收入从2.7亿英镑,大幅增长至去年上半年的5.1亿美元,业务占比亦从13.7%上升至22.9%;而友邦保险在这期间的内地保费从7.5亿美元增长至8.4亿美元,占比亦仅从27.1%增至30.1%。可见,保诚近年在内地的业务增长速度明显要高于友邦。

第三,在2019年上半年,保诚撇除美国业务计算,亚洲的保费收入为19.78亿英镑,而去年上半年为22.1亿美元,按照现时汇率计算,疫情对其影响的跌幅为6.7%;而友邦则由34.4亿美元跌至27.8亿美元,跌幅为19.3%,同时亦被保诚追近了两者的差距。

从上述比较分析,保诚相对友邦而言,还是较具自身的吸引力及投资价值。现时市场给予保诚的估值明显较友邦有折让,相信未来随著更多投资者对两者作出对比之下,这个估值差距有机会逐步出现缩小,投资者不妨留意。

伍礼贤【财经专栏】投资明“贤”.伍礼贤光大证券国际证券策略师 伍礼贤

*本人为证监会持牌代表,本人没有持有上述股份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场,香港01亦无法核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

另外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