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茂波:收紧财政政策无可避免 未必宜一刀切取消纾缓措施

撰文: 李彤
出版:更新:

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将于下月22日公布,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29日)发表网志表示,编制此份预算案的最大挑战是面对庞大财赤,“节流是必须、开源更重要”。在这情况下,一些推出已有多年的纾缓措施可能需要调整。在考量不同措施时,政府会尽可能缓减对弱势社群的影响,但对于必须压缩开支的环节,以至可能须分担的额外税负,也希望获得大家的理解、体谅和支持。

陈茂波指,将近年扩张性财政政策收紧是无可避免并有必要的做法。关键是如何让政策收紧的力度与经济现况相符合,以及如何让市民、中小企及社会更容易承受有关的调整。这些都需要仔细审度考量。

陈茂波昨出席节目,与近百位市民就预算案交流意见。(网志图片)

他续指,尽管今年经济将较去年改善,但仍须密切观察疫后经济恢复的速度与力度,特别是经济复苏之初,市场信心比较薄弱,如在这时候大幅收紧财政开支,可能不利于巩固复苏势头。

此外,不同行业的经营环境、不同阶层打工仔的收入恢复也许有滞后,市民对经济复苏的“体感温度”也许存在落差。考虑到这些因素,即使面对需要缩减公共开支的巨大压力,但亦未必适宜一刀切取消所有纾缓措施。

财政政策由“相当宽松”过渡至“中间偏松”

陈茂波提到,下年度的财政政策将由“相当宽松”的扩张性取态,过渡至“中间偏松”。政府既要聚焦扶持弱势、更要增强经济动能,进一步增强市民对经济改善的信心,但同时也要著力管控公共开支,以维护市场对政府财政稳健的信心。

不过,纯粹减少开支,无助于增加未来的收入,故必须两个目标一并全力全速推进,务求在维持财政可持续性的同时,造就经济蓬勃发展,且不断增强发展动能。

《财政预算案》下月发表,陈茂波未有透露会否再派消费券。(资料图片)

他提到,当局策略是“有为政府”和“高效市场”的更好结合,从过去几年大力投资创科,到现在吸引企业、招揽人才等举措,也是希望增强经济动力,让创科应用协助传统产业升级转型、让创新科技推动新兴产业茁壮成长。对于站在新发展阶段的香港,这是经济能否保持优势与活力的关键所在,也是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发展的钥匙。

而让经济更蓬勃多元的发展、产业更丰富,经济结构不至于过分集中,从而造就更多优质的就业机会,这关乎到经济、亦关乎到民生,为《财政预算案》的另一条主要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