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视之死】惯性收入拖累 TVB“阴干”之路

撰文: 何敬熹
出版:更新:

继一年前亚视停播后,本港老牌收费电视台有线电视或步前者后尘,交还手上掌管超过23年的收费电视牌照。业界龙头电视广播有限公司(0511,TVB)亦同样不好过,上周三(3月29日)宣布去年少赚逾六成,直言是“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经营环境”。
事实上,随着互联网及流动装置普及,传统电视业正处于“挨打”局面。而拥抱互联网的新兴媒体,诸如Netflix、爱奇艺等却大放异彩。在这出改朝换代的好戏中,我们实在不得不问︰香港影视产业为何走上这条“阴干路”?网络电视又是否重振声威的万灵丹?一切一切,还得从TVB开始说起。

TVB利润大挫逾6成,管理层形容面对的是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经营环境。(王国立摄)

上周三(29日),本港电视“一哥”TVB公布了一份令人失望的业绩。截至2016年12月底止,全年收入同比减少5.5%至42.1亿元,利润只有5亿元,较2015年13.31亿元大挫62.4%,罕有地赚少过10亿元。集团更形容“现正处于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经营环境。我们的传统业务地面电视广播业务因广告市场呆滞、媒体内容全球化及观众收看习惯改变而受到严重影响”。

广告收入跟收视脱节

集团的说法仿佛如临大敌,但其实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TVB步入“阴干”困局,可从“惯性”收入说起。目前TVB主要经由大气及数码电波广播五条电视频道,包括翡翠台、J5、明珠台、J2及互动新闻台,其中,以翡翠台及明珠台为旗舰频道。长久以来,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为免费电视频道及收费电视频道的广告收益,占总收入起码六成以上。理论上,节目质素愈好,观众数目便愈多,自然吸引到更多的广告费。但翻查TVB过去十年(2007年至2016年)的业绩表现,不难发现制作成本、收视及广告收入之间,并不存在太强的关联性。这十年间,TVB每年花于节目、影片版权、电影及盘存成本介乎11.6亿元至15.4亿元(不计2014年播放巴西世界杯及2016年里约奥运),高低相差只有3.8亿元,期内翡翠台平日黄金时段收视点由2010年的25点慢慢回落至近年22点水平。但另一边厢,净广告收入却十分波动,介乎26.2亿元至40亿元,高低相差达到16亿元。以TVB最赚钱的两年(2012及2013)为例,净广告收入分别为37.3亿元及39.1亿元,但制作成本(分别为13.7亿元及14.9亿元)及翡翠台平日黄金时段收视点(分别为25点及23点)与其他年份差异却不是很大。

有“惯性广告”的优势,TVB管理层著重控制成本,而不是提升节目质素开源。(资料图片)

TVB在海外叫座力大不如前

不过,一旦TVB的广告收入急挫,如去年下跌13%,便会即时冲击TVB盈利。事实上,不少人都指出TVB“满足于”香港广播业务提供的稳定收益,无形中令自己困於单一市场(香港),依赖单一收入来源(广告),“阴干”之说由此而起。只要稍稍走出由免费电视牌照筑起的“安全区”,TVB便显得进退失据,这可从海外业务及互联网两个阵地看到。本来TVB在海外华语市场,颇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借“香港制造”之口碑将“港剧”响遍东南亚、欧美的华人圈子,令TVB“走出去”的策略更事半功倍。早年的TVB海外策略更颇为进取,TVB旗下的TVB 8和星河频道是首批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准在中国大陆境内落地收看的境外频道,如此早着先机自然令TVB占据不少优势,是香港向内地输出文化影响力的其中一个重要渠道。另外,邵逸夫与台湾传媒大亨邱复生于1993年,在台湾创立的频道TVBS,过往也曾一度占领台湾有线电视的领导地位。这些早年种下的果实,帮助TVB迎来辉煌的年代,海外业务更一度成为收入一大支柱。

2016年3月无线电视力推自家制OTT平台“myTV Super”,宣传力度之大为该台近年罕见。(黄永俊摄)

错失网络电视失机

早于2004年,TVB便花了不少精力搞收费电视,开拓收费的经营模式。不过,开多一个收费电视台,一来不会令电视广告市场这块饼突然之间膨胀很多,二来收费模式要赚钱,必须吸引到一大群的订户,如何用节目质素及观赏体验作卖点方是关键。更甚者,随着互联网日渐普及,收费电视这个平台显得更“落伍”,因为用户逐渐习惯上网“煲剧睇片”,可以同时追看不同国家的影视节目,口味变得“奄尖”得多,也远比以往更追求自由度,坐定定在电视机前观看电视的模式渐被观众厌弃,纷纷改投想“看什么就看什么”的OTT(Over-The-Top,网络电视)的行列。结果经过12年艰辛尝试,收费电视终告失败,TVB去年止蚀宣布离场,将经营收费电视的联营公司无线网络电视之权益减值6.95亿元;到今年初更指收费电视业务于商业上并不可行,会将原定2025年合约到期的收费电视牌照交还予通讯局,一旦获批服务将会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