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析常触及移动平均线 背后原理你知多少呢?|聂振邦
上月与大家分享了一些有关技术分析的观点,今日会延续此话题,早前指出技术指标有“四大归类”,分别是成交量型指标,以及三种股价指标,就是顺向指标、逆向指标和动力指标。市场上有一种常见的顺向指标,就是移动平均线(Moving Average, MA)。笔者视为技术指标的入门好选择。皆因笔者早前带出股价指标之一的顺向指标,除了MA,当时还列举了保历加通道(BB)、抛物线指标(SAR)、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MACD) 和三重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TRIX)。其中BB、MACD和TRIX都是由MA衍生出来的指标,这味意著当你学懂看MA,便能打好学习多个顺向指标的基础。
了解原理从运算方法开始
MA的重点有两个,其一是后者的“A”,英文是“Average”,意思是平均数,对应股价上的运算,会以收市价的集合而产生,例如是10天的平均数,就是以过去10个交易日的收市价的总和除以相应的交易日数目(此例子就是10)来计算。论到收市价集合的总和,不限於单纯将所有收市价数值加起来,这称为算术平均(arithmetic average)。对于价格走势稳定的股份,这是适用参考的方法。但对于价格倾向波动的股份,算术平均的适用性值得相榷,皆因越接近现在的收市价位置,参考性较远离现在的收市价位置为高。
加权平均更能见股票实况
以上述10天的观察时段为例,第10天的收市价位置,参考性最高;反之第1天的则是最低。而算术平均却无法反映收市价在不同时点的相对重要性,假设了观察时段内的所有收市价重要性是均等的。为解决此问题,可用加权算术平均(weighted arithmetic average),在计算平均值之前对应每个收市价加入一个权重因子。权重因子是以收市价的相应天数,除以所有收市价集合的相应天数总和,以3天作观察时段为例,相应天数总和就是6(1 + 2 + 3),对应第1天收市价的权重因子就是1/6、第2天是2/6,以及第3天是3/6。
指数平均与加权平均差别
对于有关注技术指标的投资者,应会留意MACD和TRIX用到的平均数运算方法是指数平均 (exponential average),这是跟加权算术平均一样,对应不同日子的收市价反映不同的权重之重要性。而两者差别在于指数平均是由散离(discrete)转化为连续 (continuous)。好处在于对应股价处于低波动状态时,对于分析股价变化的敏感度较算术平均和加权算术平均为高。不过由于涉牵的运算步骤较多,因此一般经由电脑进行,简单已两天的周期为例,公式如下:
EMA(2) = (1 – α) x EMA(1) +(α x C)
α:平滑因子(smoothing factor),计法是2 / (1 + n)。
n:观察周期的天数
值得留意平滑因子随著观察周期的天数不同,会有所变化,故此例如于观察周期的天数分别为2及3之时,相应平滑因子为2/3和1/2,得出的EMA(2)数值就有所不同。假设第一天和第二天的收市价分别是100和102元,2天观察周期的EMA(2)数值为101.33元;而3天观察周期的则是101元。
MA的另一重点“M”,英文是“Moving”,意思是移动,相关解说及MA在股价分析之应用,下回再续。
【财经专栏】聂振邦(聂Sir).新股聂人|华盛证券分析师
笔者确认本人及其有联系者均没有出现以下两种情况,其一是在执笔前三十天内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发出后三个营业日内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笔者现时也并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