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评论|海航华夏幸福齐爆煲 持续关注债务问题
去年继3间国企债务违约后,海航和华夏幸福相继爆煲,中国公司的债务问题值得持续关注。
海航2020年净亏损达580亿至650亿元(人民币‧下同),破A股历来纪录。公司宣布破产重组,海航系旗下11家中港上市公司及新三板挂牌公司都已发出类似的公告。海航系股票暴跌,海航控股(上海:600221)未止跌,在周二(2日)跌停,报1.24元人民币,创下12年来上市新低。海航科技(上海:600751)同样跌停,跌1成,报2.06元。
在香港上市的海航系股份亦遭抛售,海福德集团 (0442) 和CWT International (0521) 、顺客隆 (0974) 、海航科技投资 (2086) 均处弱势,同时四者亦发表公告,表示已获海航集团告知有关债务重组事宜,不过表示该事件目前对业务营运无重大不利影响。
自揭海航挪用630亿元资金
海航营运及管理存在极大问题,海航旗下三家A股上市公司自揭帐目问题,称发现存在股东及关联方占用非经营资金情况,金额至少高达630亿元,未披露的债务担保亦有约460亿元。
另外,海航其债权人名单亦陆续曝光,整合陆媒报导,这些债权人包括海南银行、长安银行、金元证券、中国华融等7间金融机构,以及20多间实体企业。
海航爆煲亦牵连至其他有交易来往的公司。富道集团(3848)知悉于中国的其中一名客户,海航集团旗下的大新华航空连同其中国附属已在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被其债务人申请实施债务重组及重整。该客户为富道集团的五大客户之一,未偿还应收融资租赁款项约2.5亿元人民币。债务重组及重整可能对富道集团的业务或财务状况造成重大影响。
华夏幸福为首间内房债务爆煲
“千亿房企”华夏幸福成为首家内房债务爆煲。公司陷入债务危机,目前公司及附属合共有52.55亿元的贷款本息发生债务逾期。截至2021年1月31日,华夏幸福的货币资金余额为236亿元,其中可动用资金仅为8亿元,其余为受限资金。
公司指,自 2020年第四季度至今,公司到期需偿还融资本息金额559亿元,剔除主要股东支持后的融资净现金流为负371亿元,公司流动性出现阶段性紧张,导致出现部分债务未能如期偿还的情况。
华夏幸福董事长王文学对此次危机表示,公司错误研判环京形势,环京住宅量价齐跌,影响公司回款达千亿量级,同时新拓展区域的效果不及预期,并且扩张激进,管理不精细,加上疫情影响,从而导致如今后果。
华夏幸福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组建暨第一次会议也已召开,确保金融机构债权人形成合力,以“不逃废债”为基本前提,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公平公正、分类施策的原则,稳妥化解华夏幸福债务风险,依法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
目前股票及债券均被停牌。公司流动资金紧张,在停牌前,华夏幸福股价跌至9.45元,单是今年已累跌近27%,创2014年新低,而2022年5月到期的“18华夏01”债券价格跌至68.15元,较发行价格100元低近31.9%。
2018年,华夏幸福的销售额达到1,600亿元,2019年销售规模下滑到1,451亿元,公司至今未公布2020的销售额,据第三方机构克而瑞的统计,其规模已经下滑到963亿,公司的排名也从最高时的行业前十,跌落至第47位。
2017、18年内地开始打压炒楼,并推“限购令”,由于公司过度扩张,资金未及回笼,造成资金链紧张。2018、19年平保(2318)入股注资,两者同时亦达成对赌协议,协议显示,华夏幸福今年净利润必须达到171亿元以上,否则须向平保作出现金补偿。入股后,平保持有华夏幸福25%的股权,属第二大股东。华夏幸福至今未发业绩公告或预告。如华夏幸福破产清盘,平保的投资恐血本无归,但如果只是贷款延期或停息还款,至少日后也有机会收回利息。
公司“三条红线”全踩,兼1月中旬时有传中融国际信托旗下2款指向华夏幸福下属公司的信托产品未能按期偿付,涉及金额超过11亿元,幸好其后达成和解,同时,在1月20日兑付“16华夏债”近15亿元的回售本金及利息,并进行转售。市场不看好公司的财务能力,惠誉表示,因公司无法提供明确的计划来解决即将到期的债务,因此获得融资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将华夏幸福的评级从B降至CCC评级。
中央政府对高债务公司不再过度容忍
除了海航亏损近600亿元外,去年疫情原因,加大中国企业的经营压力,尤其航空业甚为惨淡,尽使下半年业绩有所改善,三大中资航空股去年全年各亏损过百亿元。
其中,中国国航(0753)亏损最多,预计2020年全年亏损135亿元至155亿元,去年上半年亏损94.4亿元,即意味下半年蚀40.6亿元至60.6亿元。东航(0670)预计全年亏损98亿元至125亿元,上半年蚀85.4亿元,即意味下半年蚀12.6亿元至39.6亿元,南方航空(1055)预计亏损79亿元至108.6亿元,上半年蚀81.8亿元,意味下半年赚2.8亿赚至蚀26.8亿元。
总结而言,从去年3间国企债务违约,以及海航和华夏幸福相继爆煲后,显明中国政府对高债务公司不再过度容忍,让部分企业“爆煲”是对市场放出要好好管理自身财务的讯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