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肺炎】花旗称疫情为破坏全球化另一动力
武汉肺炎疫情将会冲击全球经济已经得到广泛共识,但有媒体认为,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多是源自恐慌,而非疫情本身。
《华尔街日报》2月25日报道,人体免疫系统对感染的反应往往要比感染本身还要痛苦,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流行病与经济的关系。
与恐怖袭击和金融危机一样,流行病也会引发广泛的不确定性甚至恐慌。政府部门和个人通常会大幅削减风险敞口,从而放大相关冲击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股市在周一暴跌反映出这样一种担忧,即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向其他国家扩散,对疫情的响应措施可能会像中国采取的措施一样严厉。
单从健康影响来看,本次疫情对全球经济而言应当不是什么大事。截至24日,这次疫情造成2,618人死亡,其中大部分在中国,而且中国的新增感染病例似乎已经达到峰值。相比之下,2008年5月的四川地震造成6.9万甚至更多的人死亡,但对中国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明显的冲击。
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地震的破坏广度和严重程度比病毒要有限得多,也更易评估。有鉴于此,中国政府官员没有冒险。他们已限制湖北省的6,000万人口离省,当地经济活动实际上陷入停顿。
花旗集团(Citigroup)分析师指出:“疫情引发的恐慌正在该国蔓延,其速度比病毒传播速度要快得多。”
自这些事件发生以来,许多国家对全球化的支持已被加强边境管控的诉求所取代。对于以疾病控制的名义提高贸易和旅行壁垒,相关部门的顾虑较少。有鉴于此,新冠疫情是破坏全球化的又一力量。
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奥尼尔国家与全球卫生法研究所(O'Neill Institute for National and Global Health Law)主任Lawrence Gostin表示:“我们从不以为然走向恐慌,做的事情太过宽泛,没有根据,对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高盛(Goldman Sachs)预计,旅行减少以及出口和供应链所受干扰料将对当前季度美国年化经济增速构成0.8个百分点的拖累,这种情况到年底将基本得到扭转。但高盛表示,也存在造成更大冲击的风险,因为消息面的变化可能会导致避险情绪升温,抑制旅行、通勤或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