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疫情】疫情阴霾下 经济学家如何评核中国经济与股市

撰文: 童木
出版:更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将冲击中国经济,但是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这种冲击是短暂的,长期来看中国经济仍有韧性。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之下,对中国经济和A股投资价值该怎么看?《新华社》采访市场专家给出了解答。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称,经过2月3日的调整,市场大部分风险已经释放。从非典期间的经验看,市场进一步调整的幅度可能不会太大,时间也不会太长。悲观方向预测,疫情前景的确认需要略长一些时间,届时不确定性的消除也将推动市场反弹。从中国政府强力的动员能力,以及湖北省外迄今的疫情发展情况看,乐观情景的可能性应该比较大。

中国经济是全球经济增速上行的重要推动力。(新华社)

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巴曙松认为,2月3日流入A股的北上资金近200亿元人民币,一贯看好中国消费巨大潜力的外资成为市场参与的重要力量,一些个股外资流入较多,表明其倾向于认为疫情对中国消费的冲击是暂时的。另一方面,不妨看看港股走势,从1月29至31日期间的恒生指数来看,能源、材料、工业、电信服务等板块跌幅居前,信息技术、医疗保健、公用事业、日常消费等跌幅较小,也说明了市场资金对消费板块潜力的认可。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鼠年首个交易日A股跌幅超7%,下跌幅度略超预期。可能和散户比重较高,加剧恐慌性抛售等原因有关,加上公募基金春节前仓位普遍较高,回撤控风险的压力较大。但从估值隐含增长预期的角度看,点位已经比较合理。在当前的形势下,疫情还在扩散,短期市场可能还有些扰动。在一个季度左右的中期视角内,需要观察疫情对于经济基本面的冲击有多大。着眼于一年以上的长期目标,对于市场来讲疫情的冲击可以忽略不计,因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短暂的。

无独有偶,《中国经济时报》2月4日发表文章《中国经济具有足够韧性应对疫情冲击》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表示,与2003年发生的非典相比,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无论在深度与广度、短期与长期等方面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同时应该看到,中国经济已经比17年前更具抗击打与自愈能力。

该报道称,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认为,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对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来说会带来较大影响。对此,要做好思想准备,甚至不排除来之不易的“稳外贸”成果遇到新挑战的可能性。白明指出,“非典”时期中国的外贸规模远不及现在。2019年进出口额减少1个百分点相当于2003年进出口额减少约4.5个百分点。不过,由于外贸依存度已经由2003年的51.3%降至2019年的31.8%,现阶段同比例的外贸下降对于经济的拖累幅度与“非典”时期相比理应有所减弱。

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的外贸发展内生增长动力还是强劲有力的。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也不断加速。与“非典”时期相比,华为、三一重工、海尔等企业都已经走到世界领先位置,通信设备、工程机械、家用电器、高铁、核电设备等领域的“中国制造”也在国际市场上驰名。换一个角度看,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进口贸易也充分发挥了作用,如进口医疗设备、口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