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放水”临极限 “直升机派钱”成终极一招
在环球央行的一场“放水”竞赛中,日本央行可算是急先锋,除了大手购买政府国债及企业债之外,还扫入日本股票。不过,该行在最近一次议息会议,却意外按兵不动,维持货币政策不变,教市场失望。目前,日本央行已是日本国债的单一持有者,但经济仍无起色,“放水”行动走到极限边缘。近日,有人提出“直升机派钱”(helicopter money)的做法,由政府直接为其财政政策融资。虽然日本官员纷纷称不可能,但此招随时成为日本政府的终极手段。
日本央行乐于在货币政策上永无止境地探索,过去3年多的基础货币投放量占了日本GDP的80.6%,冠绝全球央行。但近日这名“放水”急先锋,却令投资者失望,既不减息,又不加码买债,只将上市交易所买卖基金﹙ETF﹚购买规模以及对日本企业海外投资的贷款金额扩大一倍。
根据日本央行8月8日公布的7月政策会议总结,央行审议委员的观点出现严重分歧,有委员支持无限制地放松货币政策,但亦有意见指日本央行正加大市场波动,并抽干债市的流动性,其中一名委员更警告,增加ETF购买规模可能表明货币宽松政策已逼近极限。
加码“泵水”入股市
事实上,日本央行在“放水”路上,已出现了微妙的转向。美国投资银行Evercore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日本央行扩大ETF购买规模,由3.3万亿增加至6万亿日圆,却没有谈及日圆今年至今升值对日本经济所造成的影响,反映日本央行正逐渐从以往单纯的量化及质化货币宽松﹙QQE﹚政策,转为更明确的目标—购买股市。
该行在会议总结中解释,扩大ETF购买有利提振企业和家庭信心。市场认为,背后的意图是股市转好,投资者赚到钱,创造出来的财富效应,有助消费支出,而企业发行新股亦可以取得比较好的价格,以便压低资金成本,扩大固定资本投资。
与此同时,日银扩大美元贷款计划,同样帮了日本企业一把,有利他们压低在国内借美元的资金成本。过去,有许多日本跨国企业在国内借日圆,到海外换成美元投资,但随着日圆止跌回升,海外收入所得换回日圆变相“缩水”;因此,央行标售贷款给日本当地银行,当日企有美元需求,可以直接在国内借美元,一来资本成本较低,二来降低汇率损失。
购买ETF无助刺激通胀
不过,日本央行加码买进股票,却未必能起太大的刺激作用。《彭博》报道,日本央行自2013年起买入国内ETF,现时手持的ETF规模已占整个日本ETF市场的52%,日经225指数中,有90%成分股的前10大股东都有日本央行的影子。不过,日本央行自今年初祭出负利率,非但没有推低日圆,反而拖累日本股市下跌逾10%,与预期有落差。
日本国立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经济学终身教授邢予青在《金融时报》撰文指,东京股票市场股息回报超过1厘的股票有很多,但在银行利率为零的情况下,日本人也没冲进股市,狂买股票,继续坐拥大量现金。文章引述最新的家庭调查指出,日本两人以上的家庭平均金融资产是1,790万日圆,其中42%是利息近乎零的银行存款,股票和债券投资仅占14%。
瑞穗证券更直言,购买更多ETF对实现2%的通胀率目标无帮助,此举更反映日央行已达到了量化宽松和负利率的极限。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经济系教授、前美国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及顾问黎麟祥亦称︰“财富效应的作用通常都十分短期,难以长期影响投资情绪及消费意欲。”
日本企业坐守金山
日本放水3年来,不论是国内的消费者,抑或企业都没有按照日本央行预期行事,核心通胀依然不到1厘,远低于2%的目标,实质私人消费开支持续处于低水。
不过,说到日本最大的经济失衡,莫过于过多的收入流向企业,但他们却依旧坐守金山,既不投资,亦不回馈股东,也无明显增加工人工资,以带动消费,实现经济良性循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估计,日本工人的生产率由1995年以来提高了20%,他们的工资却没有增加。以丰田汽车为例,去年获利2.14万亿日圆,其中5,600亿日圆得益于日圆兑美元的贬值收入。不过,丰田今年仅仅调高职工每月基本工资1,500日圆。
过去一段时间,安倍经济学让日本企业获利不少,它们手上拥有的现金较3年前增加了18%,达到248万亿日圆。不过,钱流到企业手,却没有用来投资,实质资本开支仍低于2008年海啸前水平,出现所谓的“流动性陷阱”。“日本利率已低至零,甚至负利率,但通胀欲升乏力,经济毫无起色,QE已没有用!企业不缺钱,就是无意欲投资,对前景感到悲观,要钱来做什么?情况有如英文所说的‘you can’t push on a string’,意思是一条松的绳是不能推得动的。”黎麟祥教授解释。
总需求不足
他认为日本经济增长停滞不前,最根本的原因是总需求不足﹙aggregate demand﹚和过多储蓄(即过少消费),并与总供应(aggregate supply)不足互为因果,“消费不振,获利的投资机会减少,厂商便会减少投资,就业岗位萎缩,对消费不振构成一个恶性循环。同时,企业对未来的经济感到不乐观,也会减低研发投资的意欲,导致总供应增长减慢。”
面对此等情况,日本政府计划将2016年的经济增长率预期从今年1月预计的1.7%下降至0.9%,原因是原定明年4月实施的消费税增税被再次推迟,难以产生消费的抢购需求,以及受英国脱欧等因素影响,环球经济前景充满不确定性,预计出口和设备投资增长将会放缓。
黎麟祥教授认为,日本政府的债务总额占 GDP 比率已达到 250%水平,继续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加债务负担将“十分危险”。在规模空前的货币政策走到极限的情况下,他认同,今年4月美国联储局前主席伯南克提及,在特定极端情况下,“直升机派钱”或许是最好的替代方案。
政府债务货币化
“直升机派钱,就是政府发行债券,央行买入,直接把债务货币化﹙monetization﹚,为财政支出融资,是一个赤字预算。你可以话政府自己印钱自己使,不再被动地依赖企业。”黎麟祥教授续称,此举好处是政府在不用担心资金来源的情况下直接投资,带动需求效应,“直升机派钱配合财政政策双管齐下,对经济一定有刺激作用,大家争议的只是当中乘数效应有多大,如果‘一赔一’就太少!”
为救经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再大手笔使钱,刚宣布推出规模超过28万亿日圆(约2.06万亿港元)刺激方案,以刺激提振委靡不振的日本经济。
但负债高企的日本若不进行直升机派钱,如何解决钱从何来的问题?
据悉,此次经济对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整建保育、照护设施、中央磁浮新干线延长至大阪的工程提早8年完工等。黎麟祥教授认为,日本的财政政策要取得成效,其中一个关键是改革劳动力市场,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经济效率,带动劳动生产率。
“日本有许多非常规雇员,待遇较终身制员工差,占劳动力市场超过三成,政府可以直接资助以改善他们的待遇,有助提升消费需求,同时鼓励科研,达致生产力增长。”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