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引爆“金属时代” 港产“变形金刚”生产部件 年赚36亿

撰文: 文颢宗
出版:更新:

还记得自己第一部手机的外观质感吗?智能电话面世十数年,不但改变了你我的生活习惯,也改变了消费者对金属的态度——金属代表高贵,昔日暗哑的塑胶外壳,都换成了色彩多姿的金属,哪怕是音量键、电源键等细小部件亦不可“胶”!不说不知,香港工业虽然逐渐式微,但智能产品开启的“金属时代”,也照亮一间成立了30年的老牌香港工厂。这间工厂名叫联丰商业集团﹙“联丰”﹚,起初生产钟表金属外壳,后来变阵生产智能产品的金属部件,最近更为美国电动车品牌生产金属车框,成功华丽转身,堪称工业界“变形金刚”!

苏健敏称,联丰由钟表外壳转战智能手机配件,转型过程中亦遭遇不少挑战。(罗君豪摄)

钟表业曾是香港工业时代的重要支柱,成立于1988年的联丰,专注制造精密金属产品,最初亦以生产钟表金属外壳起家,除了香港本地客,还吸引不少瑞士钟表大厂“落单”。联丰于钟表界打响名堂后,2003年有见表壳业务放缓,逐萌生转型的念头,“踩过界”生产其他金属部件,于2008年获美国著名智能手机品牌洽谈合作,为其生产手机零件。

时至今日,联丰每年生产接近10亿件智能产品的金属部件,相关收入占总收入高达9成。资料显示,近年联丰营业额急速增长,由2014年的55亿元倍升至2016年的127亿元;净利润则由2014年的14亿元升至2016年的36.2亿元,堪称香港老牌厂商“华丽转身”的完美案例。联丰董事苏健敏透露,集团去年收入增速虽然放缓,但仍录得双位数增长。

手机外壳起革命  塑胶变金属

联丰转型至今已15个年头,智能电话大行其道,不但机壳颜色由以往“独沽一味”的银色,演变出“钢琴黑”、“太空灰”等名目,金属更取代塑胶成为手机外壳的“基本配置”,就连在音量键、电源键甚至Sim卡槽,塑胶物料亦“冇得留低”。苏健敏认为,金属能于智能电子产品中大行其道,背后应多谢Apple为全世界上了一堂“金属鉴赏课”。

苏健敏认为,Apple令大众开始欣赏金属,从此开启了智能手机外壳的“金属时代”。(罗君豪摄)

谈及“金属时代”,他指出,“系Apple教识大家欣赏金属,自从iPhone面世以来,愈来愈多消费品希望采用金属。iPhone亦帮世界突破好多界限,令大家可以处理及制造好多金属物料。”

首部iPhone诞生至今已届10年,苏健敏指,不仅金属外壳愈来愈多颜色选择,物料本身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防泼、防水、防尘已是“常识”,他指“物料愈来愈硬,愈来愈‘耐化学性’,同时提供更多粗糙度选择,皆因有人会投诉手机好‘跣手’,但也有人会投诉手机好‘啜手’;有人会中意外壳‘闪令令’,但亦有人中意喷砂,当中牵涉嘅工艺都好唔同。”

从钟表到手机零件 工艺水平再升级

手机零件看似微不足道,从纯白色到香槟金、亮黑色,从磨钞面到抛光镜面,涉及的工艺到底有几精细?苏健敏解释,“要做到每件颜色睇落都一模一样,睇落好似好简单,其实都要花唔少管控同心思。”

苏健敏表示,联丰每日生产的手机零件以百万件计,要做到品质一致绝非“讲咁易”。(受访者提供图片)

对“机不离手”的港人而言,智能手机彷如“心肝椗”,就算外壳稍稍刮花半吋,甚至色彩不尽均匀,都足以令用家的“玻璃心”碎掉半边。苏健敏指,智能手机对细节的要求高至“肉眼都睇唔到”的级数,当初对“半途出家”的联丰而言无疑是个挑战,“过去做钟表,大家都知道个标准喺边,但现今可能要用40倍甚至60倍放大镜去观察﹙金属部件﹚的细节,甚至好多差别连外人都未必留意到。”

虽然钟表与智能手机彷如南辕北辙,但苏健敏就话集团过往的钟表经验仍然“好使好用”,“过去从事瑞士钟表,令我哋学识一套‘何谓靓嘢’的共同语言,知道何谓‘Sharp’、何谓均匀、何谓‘闪令令’,其后自行调整,就可以悭返好多工序同时间。”

产量十级跳 质素监控唔简单

话虽如此,瑞士钟表讲究精雕细琢、慢工出细货,反观智能手机市场庞大,零件要求大批量生产,“快靓正”缺一不可,于是又为联丰带来第二个难题。

苏健敏表示,联丰当年曾为此交了不少学费,“若果新的制程无法突破,追唔切交货期限同数量,就会导致整个生产过程煞停,牵涉费用相当昂贵。”他又指,虽然生产“死线”不容有失,但制作过程亦绝不能马虎了事,“我哋每日要生产几百万件同一样的产品,而且要做到零瑕疵,几乎可以照镜!”

苏健敏预料,未来消费品采用金属物料的趋势将会持续。(路透社)

除了品质一致、数量达标等“基本功”,零件生产商要做好成本管控,从而“有钱可赚”同样不容易。苏健敏就指,联丰自设研发团队,能够快速优化生产流程并压低成本,“譬如人哋用3个月先可以将成本降低,但我哋只要两个星期就做到,甚至早在量产前已经安排好,毛利就能够比人哋高。”

苏健敏认为,联丰能在芸芸典型的代工厂中突围而出,倚仗的是集团全方位的竞争优势,“又要有(价格)竞争力,又要质素一致,又要达到个产量,再加埋开发能力,全部都系我哋嘅优势。”

料消费品续采用金属 “可能就系人嘅天性”

联丰以其精密工艺及量产能力“冧掂”手机大客,机缘巧合之下,又吸引另一间来自矽谷的电动车公司洽谈合作,为该品牌生产金属车框,令集团的商业版图愈做愈阔,当中的研发过程更由联丰主导。

时至今日,金属外壳几乎成为智能手机界的“常识”,苏健敏仍然相信消费品采用金属的热潮会“长烧长有”。他指出,“喜爱金属可能就系人嘅天性,人或者就系觉得金属睇落会名贵啲。问下自己,如果负担得起,会唔会用返一个胶嘅产品?”

联丰现时于东莞拥有5个生产基地,预料明年将有1间新厂房落成投产。﹙受访者提供图片﹚

联丰由瑞士表壳起家,转而投身智能手机零件,去年荣获2017香港工商业奖升级转型大奖。集团近期又涉足生产电动车零件,一直退居幕后默默推动创新科技的齿轮,未来又有何发展大计?苏健敏就称,智能家居产品的市场仍然有待探索,此外全球应用物料的趋势亦正悄悄起革命,“譬如外太空物料,甚至美国太空总署(NASA)所用嘅涂层,如果有机会应用落产品,效果可能相当奇妙。”

苏健敏提到,集团现时于东莞拥有5个生产基地,预料明年将有1间新厂房落成投产,未来集团会继续加大自动化团队的投资,并透过优化工序等方式提升产能,迎来更闪烁的“金属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