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丰拒炒砖头 宁求变发围 厂佬反问︰卖咗地去边度生产?

撰文: 文颢宗
出版:更新:

香港于八十年代开始迎来工业北移风潮,然而内地工资水平连年递增,工厂生产成本已不能与往年同日而语。当年北上的一班香港“厂佬”,部分将工厂迁至东南亚等地,部分则趁地价狂飙出售厂房,甚至转战房地产行业“揾快钱”。不过,做厂也不是完全无“钱途”。老牌表壳厂起家的联丰商业集团﹙“联丰”﹚,约10多年前转型为智能手机金属部件制造商,一直坚守制造业,生意也愈做愈大,背后除了仗赖一个“变”字,也有一份“厂佬”的执着精神。

苏健敏表示,制造业在每个时代均有不同难题,厂家只能寻找方法克服。(受访者提供)

近年内地工人工资增长不少,加上内地政府对环保、员工薪酬福利等要求日渐收紧,令香港一众北上厂商的经营环境愈趋困难。成为“厂佬”20多年的联丰董事苏健敏笑言:“做厂系咪好难做?其实20几年前开始,年年都讲紧今年会好难做。”

苏健敏认为,港商遇到的困境并非香港公司独有,即使是内地公司亦要面对政府对环保、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以及内地产能过剩的问题。他指出,每个年代的制造业均会遇到不同难题,,厂商必须寻找方法克服,“市况好旺嘅时候就请唔到人,好少订单时又怕冇生意。”。

转型高端制造业 成功靠一个“变”字

专注生产精密金属产品的联丰成立30年,由当初做金属表壳,到现在专攻智能产品的金属部件,过去两年生意额都超过100亿元,更获得2017香港工商业奖升级转型大奖。回望过去,集团经历90年代工厂北移、2003年“沙士”来袭,甚至近年内地经营环境转差,却能“无惧世事变改”,在风雨飘摇之际顺利转型,背后有何窍诀?

苏健敏相信,每一个均衡发展的社会都需要制造业,香港也不例外。(受访者提供)

苏健敏就强调一个“变”字,“无一盘生意可以永恒咁做落去,随着时代转变,都要睇市场有咩应该去做。”他指,联丰有自家的研发团队,有力向高技术制造业爬升亦是原因之一,“高端条路应该会易行啲,虽然平价嘢都会有生存空间,但可能就要付出更多。”

苏健敏举例指,若然联丰至今仍然从事钟表外壳,订单必然远远少于现时,量少之下要完成订单亦只会更难,最终落得“有单又惊,冇单又惊”的困局。

过去几年内地楼价飙升,连带工厂地皮也变得“寸金呎土”,部分香港厂家更选择卖厂房“揾真银”。苏健敏对此笑言:“如果卖地,咁我哋去边度生产呢?我反而系要买地!”他表示联丰近年成绩理想,预计集团业务未来“唔会完,亦唔系跌紧”,未来会继续专注“做落去”。苏健敏又坦言,集团有研究上市集资,但并不急于推进,现时只希望集中精力做好本业。

相关文章︰

智能手机引爆“金属时代” 港产“变形金刚”生产部件 年赚36亿

苏健敏笑言,集团不但不会卖地,为应付业务需要更要买地。﹙受访者提供图片﹚

香港做厂有希望 “制造业对每个社会都重要”

近年随着内地成本上升,部分厂家选择回流香港,亦有部分新生代本土工业家坚持留港发展,香港工业前景到底如何?“厂龄”20多年的苏健敏,每日花约2小时来回香港和联丰位于东莞的厂房,早已习以为常,他相信,香港做厂有希望,“制造业对每一个社会都系咁重要,一个社会要均衡发展,就需要工人、需要律师、需要医生,各行各业都需要。”

他表示,工业并不局限于制造业,就连讯息科技、互联网伺服器,甚至“搞Apps”都可以是工业,而香港政府亦有一定政策去扶持工业发展,相信香港工业仍然大有可为。联丰以一个“变”字杀出血路,今后又会如何求变?苏健敏表示,金属消费品市场仍有很大发展空间,但最后亦不忘补充一句:“金属系咪唯一嘅发展空间?未来我哋系唔系只能做金属?显然唔系。”

“厂佬”过去可能予人死板、不求变通的形象,但在“变幻才是永恒”的创新时代,“求变”或许已成为新世代“厂佬”迈向成功的不二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