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日本】加价大件事 从Asahi啤酒10年来首次涨价说起
企业加价,港人司空见惯,但在日本却经常成为大新闻。日本啤酒龙头朝日集团﹙Asahi﹚宣布10年来首次涨价,股价今日﹙5日﹚立即抽升5.6%,创逾40年新高;去年日本赤城乳业25年来首次加价,把旗下王牌雪条“嘎哩嘎哩君”加10日圆至70日圆,公司社长井上秀树更要率领逾百名员工拍广告鞠躬道歉,早已引起广泛报道。事件听落“很日本”,但也反映该国经济仍然“迷失”,许多东西在过去20年间都未曾涨过价,企业加价变得可大可小,现象背后与日本的经济困局关系密切……
通胀仍然低迷
翻看日本最新的经济数字,貌似不错。今年第二季,日本经季调后实质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季初值增长1%,连续6季录得增长,是11年来首见。该国8月份失业率保持在2.8%的水平,工业生产亦环比上升2.1%,较预测的1.8%为高。
万般皆不错,惟有通胀差。虽然8月份撇除新鲜食品的核心通胀同比升0.7%,连续8个月上涨,并创下两年多以来最大的涨幅,但教人苦恼的是,数值仍然远低于央行定下的2%通胀目标。
失业率低 惟工资增速缓慢
一般而言,经济增速加快,都会推动通胀上升,但即使日本经济不断扩张,GDP数据理想,通胀始终不似预期。
事实上,日本经济规模有所扩大,似乎更归功于大规模的财政及货币刺激措施。回归现实,日本失业率虽然低,背后与兼职及低薪工作增多有关,而“正式”员工﹙即全职工作者﹚加薪的压力也未见增加。据路透今年7月做的企业调查,42%的日本企业表示今年将不会调升基本薪资,40%认为基本薪资升幅不到1%。
日本国民工资增速未能跟上GDP的增长步伐,在打工仔薪金升幅疲软的情况下,大多数日本人的购买力逊于上一代人,令内需增添了不少变数,企业不敢贸然加价。
日企对物价上升悲观
另一边厢,分析指出日本企业最终选择加价,未必与经济变得更有活力,或消费转强有关,更多是由于成本增加,避免利润被侵蚀而无奈这样做。《纽约时报》去年一篇文章便指出,日本消费者的工资并没有增加,因此企业面对成本上升时,往往觉得自己无力调高售价,宁可利润少一点,或者削减开支,也不愿意“疏远”消费者。
以赤城乳业为例,其营销高管荻原文雄解释,决定加价是由于原材料成本的上升,例如中国增加对伐木的限制,公司被迫使用价格更昂贵的俄罗斯木材来制作雪糕棒。
的确,即使日本央行向不断“放水”,但如意算盘——强劲的借贷和消费增长,刺激物价上升,并未打得响。日本央行近日做的调查也显示,企业预计未来1年消费者物价将上涨0.7%,低于3个月前预期的增长0.8%,对未来3年消费者物价预期则为年增幅为1.1%,两个数值均低于央行乐见的2%。如此看来,消费物价难升,将继续成为日本经济的一个头疼问题。